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手机站 今天是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44649)
留言板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文学 古老豳地的跨时空对歌 ——读赵凯云的诗
2025-03-10 11:22:48来源:陕工网—陕西工人报
分享到:
  字体:【

  白描

  前几日,我和几位研究中国古代史的学者去了一趟旬邑,在旬邑待了两天。我们瞻仰了矗立在县城路口的公刘塑像,参观了具有九百年历史的旬邑古塔,游览了名声显赫的唐家大院,看了张家村乡土博物馆、马栏河水库,还有保留相对完好的秦直道。在旬邑的古塬上,我的耳边不时响起古代先民对这块土地的吟唱,那是《诗经》里的《七月》《东山》《伐柯》《公刘》。好巧不巧,结束旬邑之行,便接到赵凯云诗歌研讨会的通知,我的神思又飞回那块古老的豳地。重读《豳州书》,心中颇多感慨。

  赵凯云的家乡在彬县,彬县旬邑在先周时期同属古豳国,为周人先祖不窋之孙公刘所建,彬县和旬邑皆有公刘故里之称。公刘是中华民族定居农业的鼻祖,他带领周人在这里定居后,观察山岗,确定四方,研究水文,细辨土壤,划分田界,开荒种植,始行灌溉,从此泾河流域广袤土地,“乃埸乃疆,乃积乃仓;乃裹餱粮,于橐于囊”“既庶既繁,既顺乃宣,而无永叹”(《诗经·大雅·公刘》)。人们在这里耕作生息:“六月食郁及薁,七月亨葵及菽,八月剥枣,十月获稻,为此春酒,以介眉寿。七月食瓜,八月断壶,九月叔苴,采荼薪樗,食我农夫。九月筑场圃,十月纳禾稼。黍稷重穋,禾麻菽麦。”“九月肃霜,十月涤场。朋酒斯飨,曰杀羔羊。跻彼公堂,称彼兕觥,万寿无疆。”(《诗经·豳风·七月》)。

  赵凯云对家乡一往情深,他在这块土地上行走,寻找历史的遗留,倾听远古先民的跫音,歌唱着对山塬河流的敬仰崇拜。他说:“故乡可以成为我们精神上的牵绊,却不应该成为我们情感表达的障碍和阻力。我在写以我的故乡彬州为主题的大型诗集《豳州书》时,就是饱含了满腔热情和希望去写作的,在神游的诗情中把对渭北这片黄土地的热爱之情挥发得酣畅淋漓,道尽了自然、人文、历史、民俗风情之美,很好地诠释了故乡的日常细节之美、质朴的人性之美,崇高的精神之美。”他称“豳州之魂”,是他“万世不朽的仰望”,他深情地唱道:“豳州/你的沉默和失落有多长/我的疼痛就有多长/你繁盛的热情和旗帜多么高涨/我空洞的胸腔就多么嘹亮”。望着豳州大地上的物产,他追怀先祖的功业:“豳豆/豳铁/小麦/觐枣/泛着金光的酥梨/还有令人神志眩晕的油菜花/这些烙上理想和丰美的作物/养活了世代人的肠胃/也养活了世代人的心脏/依山而居的灯盏/他们久远的尖顶早就关注文明了/很多人都睡在自我营造的梦境里/而豳,公刘/这万世不忘的先祖啊/活在他湿润的汗水里/活在他不朽的脚步里/高唱的饱满让多少人热泪盈眶/豳州,祖先的宿息之地/我爱的生命之居。”

  在故乡,他获得精神的启迪,进而确定自我生命和生活的依持:“豳州,我知道我丢失多年的心脏/终于飞回来了/从双脚生根的霎那/我飘浮的天空就没了悬念/当我尝尽生活的暗箭和利刃/双眼和心肠便不再碰壁/豳州,我最终将要回归的墓室/在我呼吸止步于白露的怀抱之前/我仍愿陪你笑对明天,获取救赎/歌唱的时候,泪花里隐藏的美好/挂满了咸涩的盐/豳州/我肋骨的钢铁。”

  这些诗,让我读得心潮澎湃,眼眶发热。

  这是从心底流淌出的诗歌。

  在熟透了的生活土壤里耕耘播种,以虔诚之心作务,以心血汗水浇灌,由此开出的花儿结出的果实,自有不一样的美艳,不一样的甘甜。

  赵凯云说:写作是个良心活,你澎湃的情思要对得住血管中流淌的血液。在越是急功近利、浮躁、浅薄的年代,在越是没有梦想和远方的年代,我们越是要脚踏实地过一种有深度的生活。作为一个写作者,一定要保持时刻在场的深入,而又要有高于生活的警觉,自觉关注民生,从关注人类命运的立场和人性差异化的体察去思考和写作。

  秉持这样一种写作态度和写作理想,我很欣赏。

  在赵凯云的诗里,我听到了豳地时隔千古的对唱,听到了历史与现实对撞的回响。

  赵凯云大可期待。




责任编辑:白子璐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新闻推荐

陕工网——陕西工人报 © 2018 sxworker.com. 地址:西安市莲湖路239号 联系电话:029-87344649 E-mail:sxworker@126.com

陕ICP备17000697号陕公网安备61010402000820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陕工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 网站图文若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