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贤会
在我的记忆深处,老家那盏昏黄摇曳的煤油灯,宛如夜空中最温暖的星,照亮了前行的路。
陕南的夜是从山尖开始流淌的。当最后一线天光被青灰色的山峦吞没,母亲总会轻轻擦亮火柴,点燃灯芯。刹那间,微弱的火苗跳跃而起,驱散了屋内的黑暗,晕出一圈朦胧的暖黄。灯芯舞动,映照着家人的面庞,光影在墙壁上晃荡,似一场无声的皮影戏。父亲借着灯光,修理农具,粗糙的双手在光影下摆弄着锄头、犁弯,母亲则在一旁缝补衣物,针线穿梭,那细密的针脚如同她对生活的耐心与爱意,绵绵密密地缝进了每一寸布帛里。
过年是山里最热闹的时节。虽没有城市的烟火繁华,却有着独属于山乡的质朴欢乐。天一黑,孩子们便迫不及待地提上自家的煤油灯笼,呼朋引伴地跑出门去,那一盏盏灯笼,如同流动的萤火,在蜿蜒的山间小道上穿梭闪烁。我们会凑到一起,比比谁的灯笼更亮、谁的灯笼更好看,那一张张被寒风吹红的小脸,满是纯真的喜悦。小小的煤油灯笼,承载着新春的希望,点亮了童年的梦,让深山的夜也有了蓬勃生气。
上学的日子,煤油灯更是我们亲密的伙伴。夜幕笼罩着校园,教室里便星星点点地亮起了煤油灯。我们把煤油灯小心翼翼地放在课桌上,火苗舔舐着黑暗,也照亮了书本上的行行小字。有时做题入神,灯芯烧得“嗞嗞”作响,焦糊味传来,才惊觉该挑挑灯芯了。那一方小小的光亮,汇聚着我们对知识的渴望,陪伴我们熬过无数个苦读的夜晚,如灯塔指引我们在求知路上蹒跚前行。
时代的巨轮滚滚向前,电网蜿蜒进了深山,电流瞬间点亮了每一个角落。家中节能灯的光芒明亮而稳定,再也见不到昏黄的煤油灯。老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那片曾经挥洒汗水的土地如今有了现代化农机驰骋,新修的庭院门庭开阔,迎接新生活的曙光。煤油灯带着旧时光的印记,悄然隐退,走进了历史的陈列架。
现在回想起来,在那困苦岁月里,煤油灯是夜的眼睛,是家的温度,是梦想的火种。它让家人在寒夜有了依偎,让孩子的新年满是欢乐,让学子的前路未被黑暗淹没。它见证了山里人的坚韧与和生活的执着追求,用微弱光芒撑起一片希望天,永远镌刻在人们的记忆深处,永不熄灭。
责任编辑:白子璐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