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手机站 今天是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44649)
留言板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文学 春燕归来
2025-03-24 14:18:42来源:陕工网—陕西工人报
分享到:
  字体:【

魏田田

早春,循着和煦的春风,我来到汉江北岸市博物馆雄踞的山坡下,赫然发现,耗时一年的护坡工程已经竣工。这曾经使我忧心忡忡的工程,以其人性化的结果,让我瞬间软化,心里升起无限暖意。护坡工程没有完全用钢筋水泥覆盖,而是做成大大的钢筋水泥方框,既起到了护坡的功效,又小心翼翼地为金丝燕留下了筑巢的地方,可谓用心良苦。这是生态理念深入人心的体现。人们在搞建设的同时,已经在自觉维护生态平衡了。我注意到,告示牌上,这项工程的全称就叫做:博物馆护坡生态修复工程。

博物馆下面的山梁原是一段砂石山丘,险峻陡峭、坡壁宽阔,因其面江而向阳,便成了金丝燕的家园——整整一面坡,筑满了金丝燕的巢,密密麻麻,犹如蜂窝。在许多春日的清晨和黄昏,我们站在江边欣赏金丝燕归巢或出巢的场面,犹如观看鸟类的盛典。那场面壮观极了,无数只金丝燕翩然翻飞,如云似雾,出巢进巢、捉虫衔泥、喂养雏燕、忙碌不停。我们曾感叹:这是一个多大的社区啊,在这么密集的巢穴里,金丝燕们却能准确找到自己的家,动物界的秩序是何等神奇!

燕子是吉祥物。在乡下老家,如果燕子来家里的屋梁上或是门头做窝,家里人都欢喜万分。乡间有个说法,认为只有家庭和睦的人家才会吸引燕子来做窝。燕子去了谁家,就和谁家成了家人。它们叽叽喳喳地欢叫,是辛劳一天的农人茶余饭后最为赏心悦目的情景。燕子自由快乐的飞翔,不仅有风和日丽之感,更有国泰民安的祥和之意,加上它又是蚊子、苍蝇这些害虫的天敌,自然就成了人类最好的朋友。金丝燕尤其讨人喜欢。它腹部那金灿灿的褐色羽毛、摇来摆去的黑色小脑袋,自带吉祥与贵气,可以说是燕子王国的贵族。我第一次见到金丝燕群,就是在汉江北岸。谁能想到,不久,可爱的金丝燕群竟会失去乐园。

由于金丝燕群栖息的山梁连年滑坡,不仅威胁到行人的安全,也威胁到建筑在高坡上面的市博物馆,政府下定决心治理。于是,挖掘机开来了,工人们进来了。金丝燕的巢窠被顷刻颠覆。神奇的是,南归的金丝燕不知怎样得到了消息,它们在冬天归来寻巢,惊恐万状地绕坡乱飞,不断地冲向旧巢,在附近江面形成燕云,低垂着,盘旋着,大有碰头叩问之悲壮。

那场面,真有点儿惊心动魄。

那个冬日的早晨,我带着上幼儿园的女儿在江边锻炼,目睹了这个情景。小女喊道:“爸爸,燕子没有家了,怎么办呀?”“爸爸,燕子找不到爸爸妈妈了,怎么办呀?”小女不顾我的阻拦,钻进铁丝网拦着的工地,对着在坡面上施工的人大喊:“叔叔快停下,燕子要回家了。”

我大大地神伤,不知道该怎样回答女儿的问题。我不知道修筑护坡对与不对,我更不知道金丝燕万里迢迢归来,它们的失望与绝望有多么深刻。我只记得,那个冬日的早晨,我一直呆呆地站在江边,看着悲伤绝望的燕群,心里满是无可奈何的忧伤。

我想起在抖音上看到北京雨燕远去非洲过冬的视频。北京雨燕七月底离开北京寻找过冬之地,它们飞过河北,进入内蒙,然后一路向西,穿越新疆,一路飞往中亚地区,南下穿越伊朗,过波斯湾,穿越沙特阿拉伯,穿越红海,来到非洲,然后沿着非洲大陆,一路南下,到达纳米比亚或南非,穿越了亚洲非洲两大洲,全程25000里。

不知道汉江之畔的金丝燕来自哪里?假如,它们也像北京雨燕那样,是飞越了千山万水,经受了风雨雷电,才来到陕南安康的汉水之滨,那失乐园的悲哀就太过可怕了。

我不愿做这样的假设,我宁愿它们只是飞越了秦岭或什么更近些的地方。这样,失了巢窠,它们还可以再返回去。我不是环境学家,也不是决策者,当然没有精力也没有能力更多地关注燕群的命运。我只有深深的叹惜。

后来,更多的周末的早晨,我带着女儿去探访燕群。金丝燕是顽强的,于失望于绝望之后,它们并没有离开,它们仍然如云如雾盘旋在家园附近。只是,燕云在稀薄、减少……

再后来,我也麻木了。直到今天,看见护坡竣工,看到那一块块为金丝燕保留的砂石坡面,看见那为美化护坡而栽植的蔷薇花长廊,才又想起它们。我惊讶地发现,一部分燕子已经归来筑巢了。不知道是谁给它们传递了这美好的消息——也许,自然界自有通神的本领,燕子们会通过自然的密码知道这讯息。

春燕归来,这是多么大的喜讯啊。我想对那些燕子大声呼喊:快将这好消息传递给你们的族群吧,让更多的金丝燕归来,在汉江北岸筑新巢、建新家。作为和你们同居汉水之滨的居民,我期待燕群在江面上如云如雾飞翔的那一天,期待看见你们如蜂窝般密集的社区奇观重现。




责任编辑:白子璐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新闻推荐

陕工网——陕西工人报 © 2018 sxworker.com. 地址:西安市莲湖路239号 联系电话:029-87344649 E-mail:sxworker@126.com

陕ICP备17000697号陕公网安备61010402000820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陕工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 网站图文若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