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然
1981年,我在红旗百货商场当售货员。在这之前,因为爱好文学,我常去参加《延河》编辑部组织的文学讲座,去的次数多了,结识了《延河》编辑部的雷乐长老师,他鼓励我写小说,给报社投稿。我信心十足,回家挑灯夜战,构思故事和人物,一环一环往里套。遇上不会写的字就查字典,写完了就念、念完了再改,直到语句流畅为止。当年买不起稿纸,什么纸都是稿纸,五颜六色,数不清大大小小写了多少纸片,更不知道改了多少遍,直到听见清洁工扫马路的声音才知道天亮了。我把写好的小说《理发记》拿给雷乐长老师看,他夸奖说完全可以投给《陕西工人报》,报社正在搞征文活动,让我赶紧送去。
我说不敢,怕人笑话。雷老师说:“丑媳妇总得见公婆。”我才斗胆给《陕西工人报》送去,但压根儿没指望能发表。
突然有一天,我接到《陕西工人报》的电话,让我去报社面谈作品的事情。我暗自猜想,肯定被退稿了,人家只是提出修改意见鼓励我罢了。没想到,当我推开编辑部的门,叶广芩老师就疾步上来和我拥抱,她激动地说我的这篇小说不但刊发,而且获得了征文四等奖,颁奖仪式还要我上电视呢。我愣了半天,根本不相信这是真的。
叶广芩把两只手搭在我肩上,黑亮的眼眸看着我说:“没想到吧?”编辑部的郑升旭老师也在一旁笑容满面,让我赶紧再准备一篇,下周“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要发表女职工的文章。
我赶紧回家把平时练习写的半成品《吴愔访友》仔细修改好送到报社。那是我第一次连续发表两篇小小说,叶广芩老师鼓励我好好写。她还特意叮嘱我,“你的处女作是在《陕西工人报》‘飞’出来的,这里是你的‘娘家’。”
令我遗憾的是,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有回过“娘家”,但在这44年里,我一直没有忘记扶持我的“娘家”人,有机会一定要回“娘家”看看。
责任编辑:白子璐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