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地点,不同的时光,看到每年我和孩子在陕西咸阳火车站站前广场的合影,总有人会问我,你们这样做有意义吗?还能坚持多久?
我想说的是,在现在这个信息高度发达,人与人关系趋于冷漠的时代,这些不起眼的照片却藏着珍贵的记忆,值得每一位热爱生活的人收藏和坚持。
我是一名铁路职工,24岁从部队退役后就在铁路上工作,一干就是三十多年。刚上班时和父母住在咸阳,每天要坐通勤火车去西安上下班。咸阳火车站对我来说是非常熟悉,每次上班皆由此启程,归来也必以它为终点。直到结婚后定居西安,才不再每天和“咸阳车站”见面。但仍然会时常坐火车回咸阳看望父母。
1999年8月,父母想看看孙子,早早就让我们带孩子回咸阳。于是,我们一家三口在12日儿子两岁生日那天坐火车赶回咸阳。一路上儿子非常兴奋,唱呀跳呀。下了火车还不忘给那时的绿皮客车招手说:“火车,再见!”我们随着客流走出咸阳站,看到孩子依依不舍的样子,妻子说,那就在站前广场给你俩拍个合影吧。
由于当时生活条件所限,我们没有照相机,于是从好远的地方请了一个照相馆师傅到广场上给我们拍合照。拍照时,面对镜头,胆小的孩子绷紧身体躲在他妈妈身后,不敢面对镜头。我告诉他,男孩子不管什么时候、不管面对什么都要昂首挺胸地站直了!于是他就学我的样子,双手背后,神气十足地留下了我们父子与咸阳火车站的第一张合影。
后来,我们有了一台胶卷照相机。于是,每年到8月份孩子过生日前后,我们都会在咸阳火车站大概同一地方拍一张合影。可惜的是,由于几次搬家加上2008年非典期间的影响,中间几年的合影遗憾地丢失了。
逐年“生长”的照片记录了我们的成熟、成长。作为背景的咸阳火车站也在不知不觉中悄然改变。比如,当年的外表用瓷砖盖起的候车室,现在则是通透的玻璃幕墙,旅客站在二楼可以俯视站前广场的全貌。悬挂了好几年的标语“严禁携带危险品进站上车”现在看来,字字都是年代感。车站的扩音喇叭也从人工的沙哑广播换作了清晰流利的电子女声,提醒人们前路的起点与归途的终点……
你相信吗?照片是会说话的。从2022年、2023年拍摄的照片可以看到,那时的咸阳火车站广场正处于升级改造的关键时期,只能远远地看到候车室的屋顶和“咸阳”那两个大字。2024年,改造后投用的站前广场安装了先进的照明设备,增加了地下停车库,再也看不到以前照片中广场停满接送旅客的私家车,影响旅客进出站的情况了。仔细观察,就连候车室外墙上的挂钟,也随着时代变迁而更换了好几次。
如今,每年一张的站前广场合影锁定了我和孩子的身高与容颜的变迁,珍藏了我们的笑容与亲情的温度。我通过微信朋友圈发出的一张张“相似”的场景照片,蕴藏着属于这个美好时代的宁静与期待,如同岁月的画布,给每一位好友描绘着铁路高速发展变化中,一个小站不变的守候与传承。
2025年,又到了我们父子俩的“年度打卡”时间。时光在变,车站依旧。车站广场没有了熙熙攘攘,照片中“咸阳”两个大字依旧亲切,那是我们似水流年的青春记忆,也是我们独一无二的成长年鉴。(赵伯顺)
责任编辑:白子璐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