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冬
紫阳是全国唯一用道教名号命名的县,因道教南派创始人紫阳真人张伯端在此修行悟道而得名,意为“紫气东来,阳光普照”的地方。
开车从西安出发,沿包茂高速向南行驶,出长安,经柞水、镇安,过汉滨,不急不缓,五个小时左右就赶到这座位于汉江边的魔幻小城。
身为紫阳女婿,婚前,紫阳是一个想来又怕来、来了就要走的爱情驿站;婚后,紫阳成了不想来又必须来、来了又舍不得走的牵挂之地。后来,把岳父岳母接到西安,空留一套房子的紫阳,就变成了一个想来又没时间来、好不容易来了又怀着深深的遗憾离开的过往家园。
有遗憾的东西才让人牵肠挂肚,有牵挂的地方才让人流连忘返。世间万物,好就好在没有什么东西是十全十美的,有瑕疵的玉,才叫美玉;有小痣的脸,才是美人脸;有缺憾的城,才算得上奇妙之城。
著名作家贾平凹在他的名篇《紫阳城记》中说,紫阳是一座奇妙的城。我打心里认为,紫阳的奇妙就在于明明地处北方的陕西,全城却说重庆话、吃四川饭,脑瓜子与湖北人一样精明,地形和气候又趋同“地无三尺平、天无三日晴”的贵州。文化因交流而多彩,习俗因融合而绚丽。明清两朝多次移民的迁入,三线建设时外来人口的聚集,都使得紫阳这个“斗大的城”变成了秦岭南北文化和习俗交流融合的重叠地域,加上地处陕、川、渝三省交汇地带,方才沉淀出“融通南北、横扫东西”超凡卓绝的县域文化和民间习俗。
与同处在中国南北过渡地带陕南的其他区县相比,紫阳除了拥有“山清水秀、人俊景美”这些同质大美之外,还有许多美到独一无二、绝无仅有的稀罕之物。譬如,紫阳茶、紫阳蒸盆子、紫阳女人,我谓之“紫阳三绝”。
紫阳茶
千里汉江靓紫阳,处处茶山好风光。
紫阳素有“汉江画廊”的美誉,境内山水相连,风景秀丽,生态环境优美。一年之中,最好是在清明前后来紫阳,正是新茶上市之时,山上城头早晚云蒸雾绕,如仙境般缥缈神奇,让人心随神往。随着雾气散去,太阳高升,绿色荡漾的茶山上,茶歌飘扬、笑语盈盈……游客完全可以请缨上阵,左采一把翡翠绿,右采一把细毛尖,随机和山岚一起泡进杯子,品一杯“人间春色”,喝一回“风光无限”。
说起“紫阳三绝”,首当其冲的就是紫阳茶。紫阳山多水富,物华天宝,紫阳茶是其中最久负盛名、卓然超群的稀世之物之一。紫阳在上古巴国时就开始产茶,西汉时期紫阳人已精通茶叶贸易,到了盛唐,紫阳茶被列为朝廷贡品。宋、明时期以茶易马,逼得茶农“昼夜制茶不休”,到了“男废耕、女废织”的地步,可见历史上紫阳茶的畅销是让当地人相当“恼火”。到了清朝,紫阳茶已经成为稀罕之物了。
紫阳茶之所以声名远扬,大多数紫阳人认为清代诗人、兴安(今安康)知府叶世倬功不可没。他在《春日兴安舟中杂咏》里写下的“自昔岭南春独早,清明已煮紫阳茶”的佳句,让紫阳茶火了几百年。其实,把紫阳茶写进诗里并为之宣传的是历史上比叶世倬名气更大的唐代大诗人白居易。他在《肖员外寄新蜀茶》中写道:“蜀茶寄到但惊新,渭水煎来始觉珍。满瓯似乳堪持玩,况是春深酒渴人。”诗中的蜀茶,就是紫阳茶。因为在白居易的时代,紫阳属于蜀地管理。四句话、一首诗,把收到春茶的惊喜和品茶的过程都交代得清清楚楚。白居易既是大诗人,又是品茶大师,他一句千金,为紫阳茶作了一千多年的广告。
紫阳茶不仅让古代的文人墨客喜爱至极,今人也是如此。贾平凹先生不仅写下了《紫阳城记》,还为紫阳茶题下“无忧何必要饮酒,清静常品紫阳茶”的金句。对于一个小县城,“既题词又作城记”,可见贾老师对紫阳的厚爱到了什么地步。
紫阳茶缘何得到人们的争相宠爱?除了品质高、品相好外,其保健功效无与伦比。经鉴定,截至目前,紫阳茶是我国唯一获得国家原产地域保护的天然富硒茶产品,富含人体需要的微量元素硒。
记得2019年紫阳茶成功完成国际商标注册,品牌价值达到60多亿元。时任紫阳县总工会主席的李龙安,将这个喜讯告诉我,并详细介绍了工会围绕茶产业发展,连续十年培训茶农,助力脱贫攻坚的故事。经过深入采访,我写就《工会搭起“大舞台”群众唱好“脱贫戏”——紫阳县总工会发展茶产业助推脱贫攻坚工作纪实》的通讯。屈指算来,这是我这个紫阳女婿为数不多的以职务之便推广紫阳茶的文章,因此每当收到紫阳朋友寄来的“明前茶”,常常为此而汗颜。
说句实话,我对紫阳茶的宣传也是不遗余力的。刚与妻子相识的时候,被邀与她的同学吃饭,醉后我曾站在椅子上豪气冲天说出一句名言:“在家常读圣贤书,出门便饮紫阳茶。”当时大家都拍着桌子叫好,但多少年过去了,我的名言没有出名,紫阳茶却声名大噪。现在再郑重地说一回,算是蹭一蹭紫阳茶的热度。
紫阳蒸盆子
在三秦大地,哪个地方的人在舌尖上最舍得花钱、花时间,无疑就是陕南人,最具代表性的美食就是紫阳蒸盆子。
我从小生长在关中平原,眼见父辈们省吃俭用倾其所有要干的大事多是盖房子、置家当、给儿子娶媳妇,而在吃的方面能凑合就凑合,纵使现在物质条件变好了,仍保持着节俭的习俗,奢侈时顶多吃一碗油泼面,心里就美滋滋的。陕北人要比关中人强一点,就拿经典的羊肉饸饹来说,一碗饸饹半碗肉,吃起来特别解馋。仅仅那“半碗肉”,让关中人做臊子,一家人能吃好几顿。陕北人在吃肉上够硬扛的,但与陕南人比起来又是小巫见大巫了。
在困难的日子,陕南人房子可以不盖、家具可以不置,但在吃饭上绝对不能马虎。七年前,我曾到安康调研驻村帮扶工作,在与村民代表座谈时,我们本想帮助村民发展木耳、香菇等特色种植业,但村民代表要求给他们买些小鸡或者小羊羔,安康市总的同志当即否定了村民的要求。我当时还有点不解,过后他悄悄告诉我:“我们也曾给帮扶对象买过鸡,每户50只,让在山上放养,结果越放越少,村民总说被黄鼠狼叼去了,其实是被他们当下酒菜了。”以一斑而见全豹,从这件小事看,陕南人喜欢吃肉到了什么地步。
紫阳人不仅好吃更好客,招呼客人时恨不得把箱底子都翻出来,那豪爽劲如同汉江之水。每年春节期间,紫阳人最重要的民间交往方式就是走亲戚、吃“转转席”。无论走到谁家,进门就是吃饭,从早到晚、从年三十到正月十五,家家都摆一张大圆桌,先是一拨荤素搭配的凉碟子。一般有七八个之多,多的时候是十个,谓之“十全十美”。凉菜主打卤肉或者新鲜蔬菜,都切成好看的形状,也不用提前调拌,用凉碟子在中间围一个“勾魂”的醋水汁子,方便蘸着吃。无酒不成席,有凉碟子,酒必不可少。极少数人家喝茅台、五粮液,一部分人家喝西凤、泸州老窖什么的,大部分人家喝安康本地产的泸康系列,甚至还有喝自己酿的玉米酒、秆秆酒的,不管什么酒,只要有蒸盆子,保准喝得痛快舒服、酣畅淋漓。
第一次吃紫阳“转转席”,不知道凉碟子之后还有热菜,加上主人好客,不停地给我夹菜,桌子没转一圈就吃饱了,等热菜上来,只好摸着鼓胀的肚皮“望菜兴叹”。
“转转席”通俗讲,就是城里城外,山上山下,一家挨着一家转圈圈走,一桌接着一桌转圈圈吃,转来吃去的压轴菜肯定是蒸盆子。酒过三巡、菜过五味,蒸盆子才端上来,奶白的汤汁里,有土鸡、猪蹄、莲菜、红白萝卜、黄花、木耳、香菇、鸡蛋饺子、水发墨鱼及一些干菜,汤醇肉香,菜鲜味佳,全是“干货硬料”,让鼓胀的肚皮也生出要再吃的欲望。
紫阳蒸盆子,最早发源于紫阳汉王镇,是汉江艄工歇脚欢聚时的烩菜。相传,当年刘邦带兵打仗夜行至汉王镇,由于时间紧迫,当地群众便把猪蹄、母鸡、鱿鱼、黑木耳、莲菜等食材用大乌盆装在一起蒸制了一夜,翌日清晨,刘邦大军闻香而醒,狼吞虎咽地吃了精光。刘邦大为赞赏,问厨师此菜为何名,厨师也不知道叫什么,猛回头看见桌上的大乌盆,灵机一动说叫“蒸盆子”。这便是关于紫阳蒸盆子最广为流传的传说。
如今,蒸盆子已成为紫阳人餐桌上一道必不可少的家常菜,成为安康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作。西安的宾馆、饭店争先恐后推出紫阳蒸盆子,但总是吃不出“紫阳味”。上了几回当后才彻悟:紫阳蒸盆子只能在紫阳吃,其用料之靡费,时间之冗长,程序之烦琐,做工之讲究,稍有差池则口味大变,岂非一般地域所能为。
紫阳女人
紫阳人好吃又会吃,但不管怎么胡吃海喝,却不会发胖,男人大多精干伟岸,女人一股脑白皙漂亮。
年轻时谈对象,我还在西安东郊一家有万人之众的军工企业工作,谈来谈去已成了公认的“大龄青年”,最后费尽周折才把现在的妻子领回家。街坊邻居都夸我找了一个漂亮媳妇,其漂亮程度在我们厂都是数一数二的,心里窃喜。岂料跟着妻子回紫阳,才发现满大街都是美女靓妹,妻子的光鲜亮丽似乎被淹没了。
虚荣心在多次受伤后顿悟:紫阳女人美在一致、美在整体,是一茬接一茬成群结队地美,是一批接一批排山倒海地美。从历史和现实看,紫阳并未出现西施、貂蝉、杨贵妃这样的绝世佳人,也未有王祖贤、孙俪那样的影视之星,但在外人眼里,紫阳女人就是众目睽睽之下百看不厌的自然之美、百姓之美,既上得厅堂又下得了厨房,是那种“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美,是普通人看得见的朴实之美。
紫阳地处秦岭之南,宜人的气候,旖旎的风景,赋予了紫阳女人与山水“两相宜”的气质和外表。要么个头高挑、皮肤白皙、眼睛大而黝黑,举止温柔大方,一开口,满嘴的紫阳话,字正腔圆,像“郎在对面唱山歌”一样好听;要么个子虽不太高,却眉清目秀,身段乖巧敏捷,走路急而又稳,与人聊天像吵架一样,常常给人一种“不见其人先闻其声”的亲近感、豪爽劲。
紫阳女人的豪爽还在于喝酒,不知深浅的外地人,在酒桌上常常想“欺负”紫阳美女,不料几个凉碟子上来就给撂翻了。在古城的一群记者中,我的酒量也是被长期证明的。第一次陪妻子同学聚会,心中的底气还是挺足的,结果人家一句“男同学靠边,女同学全上”的强大气场先让我矮了三分。我不服气地端起酒杯,与美女硬扛,菜没吃几口、人还没认全,就怂了,要不是妻子“保护”,都不知道怎么回家的。
紫阳去多了,才知道紫阳女人并非光拥有一个俊美端庄的外表,刚柔相济的强大内心才是其美的硬核。我有时甚至怀疑,紫阳这个乖巧迷离的魔幻小城,是一个养女不养男的神奇地方。“紫阳出美女县长”,这话被历史和现实反复证明着。
安康地区流传着这样一句关于美女的俗语:“汉滨的身段,紫阳的脚,要找媳妇下白河”。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紫阳女人的美在脚部。古今中外,大凡真正的美女就是“从脚美到头”,脚美是根基,也是全部。
紫阳县城沿江而建,房屋逶迤盘旋而上,曲折的石板小道遍布其中,出门访友、上班下班,走的全是层层叠叠的石板台阶,登高爬低的,运动量不亚于在健身房里锻炼,边走边呼吸新鲜空气,是有氧“健步走”。天天如此,岁岁年年,所以紫阳没有胖子、多数人没有“三高”,全是走出来的健康,全是走出来的“高大帅”和“白富美”。如此“绝无仅有”的天时、地利、人和的支撑,紫阳女人岂能不美?
大美紫阳,男人的福地,女人的天堂。紫阳之美不仅在于“三绝”,更在于山水、在于人文、在于习俗。我以“半个紫阳人”的身份邀请所有的女人来紫阳走一走,胖的会变成瘦的,瘦的会变成美的。我奉劝所有的男人,来紫阳转一转,喝紫阳茶、吃紫阳蒸盆子,特别是年轻人,再找一个紫阳媳妇,就像遇到了潜力股,说不定你已经抱得未来的“女县长、女部长、女市长”而归了!
责任编辑:白子璐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