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手机站 今天是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42651)
留言板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文学 道班:门前与门后
2025-10-13 09:38:52来源:陕工网—陕西工人报
字体:【 】     分享到:

  许晨冰

  它就在路边,沉默得像一块被风沙磨平了字迹的界碑。固定资产清点表上,它的名字后面跟着一个冰冷的备注:“危房”。这判决,彻底将它钉在了时光的十字架上。

  曾经喧嚣的院子,如今是杂草的王国。半人高的茅草、坚韧的蒿子、不知名的藤蔓,在断壁残垣间肆意疯长,织成一张浓密、杂乱、充满野性的绿毯,淹没了曾经平整的晒场、压路机的辙印,甚至半截坍塌的矮墙。风掠过,草浪起伏,发出簌簌的叹息,仿佛大地在低语着遗忘。

  房屋已显颓势。瓦顶塌陷出巨大的窟窿,像被巨兽啃噬过的伤口,露出朽烂的椽子,指向灰蒙蒙的天空。墙壁倾颓,砖石裸露,残留的石灰墙皮大片大片地剥落,露出里面黄褐色的土坯。窗户只剩下空洞的框架,大多玻璃已不知去向,黑洞洞的,像失明的眼眶,茫然地瞪着门前那条依然车流不息的公路。那扇斑驳的大铁门,几乎常年被同样锈迹斑斑的铁锁禁锢着。唯有阳光和风雨,能自由地穿过破败的门窗,在空无一物的室内游荡。

  它被合并了,灵魂早已抽离。所有的热闹、人声、机械的轰鸣、灶台的烟火气,都迁移到了几公里外崭新明亮的道班里。这里,只剩下空壳,以及一个在账册上等待最终抹去的代号。

  然而,就在这死寂的废墟门前,那条被它守护了半生的公路,却依然鲜活地搏动着。

  每天,几乎在固定的时辰,橘红色的身影总会如期而至。有时是轰鸣的小型扫路车,有时是骑着三轮保洁车的道工,有时是扛着打草机来开展劳动竞赛的各小组。他们熟练地在道班门前这段路上停下。扫路车伸出侧刷,将一夜的落叶、浮尘卷走;三轮车上的道工跳下来,用长柄夹子精准地捡拾起护栏边的零星垃圾;竞赛小组则分散开,按照比赛规则迅速修剪疯长的绿化带,加油声此起彼伏。

  他们的动作麻利、专注,带着日复一日形成的肌肉记忆。扫帚划过路面的沙沙声,镰刀割断草茎的脆响,铁锹刮擦边沟底部的摩擦声,构成了清晨或午后固定的背景音。汗水顺着他们的额角流下,在阳光下闪着微光。

  可他们的目光,却极少投向近在咫尺的废墟。清扫路面,清理水沟,修剪绿化带——工作范围清晰地止步于那道无形的边界。那扇紧锁的大门,那片荒芜的院落,那摇摇欲坠的危房,仿佛被一道透明的屏障隔开,属于另一个被刻意忽略的时空。他们在这里劳作,守护着路的整洁与畅通,却绝不会,也似乎没有必要,再踏入那个院子一步。那里,除了危险和荒凉,还有什么呢?曾经的家园,如今只是地图上一个需要避开的点。

  只有极少的例外。当上级要求进行土地或房屋资产清点时,戴着安全帽的清查人员拿着厚重的登记簿和钥匙,皱着眉头,小心翼翼地踏进这片禁区。他们快速地丈量、记录、拍照,在表格上打勾或画叉,神情严肃,步履匆匆。他们是时光的审计员,只为确认一个早已注定的结局。清点完毕,大门重新锁上,沉重的锁链声是唯一的告别,废墟重归寂静。

  我站在路的对面,望着这奇异的一幕:一边是生机勃勃、被精心照料的道路,车辆川流不息,奔向远方;一边是彻底死去、被自然缓慢吞噬的道班废墟,只有杂草在风中摇摆。橘红色的身影在路的这边忙碌,与那边黑洞洞的窗口、倾颓的断墙,隔着不过十几米的距离,却如同隔着一条无法逾越的岁月长河。

  那些曾经在这里洒下汗水、度过青春,在风雪夜里围着火炉取暖、谈论着家长里短和路面病害的老面孔,他们的身影、笑声,甚至抱怨声,都早已被风吹散。只有脚下的路,这条被无数车轮打磨得光滑、被无数脚步丈量过的路,这条依然被后来者日复一日清扫、维护的路,是那段曾经“热闹非凡”岁月唯一活着的见证。它沉默地延伸,承载着奔向未来的速度,也背负着被遗弃在身后的记忆残骸。道班门前,生与死,遗忘与守护,以如此清晰又荒凉的方式并存着,构成公路线上一个无声的寓言。




责任编辑:白子璐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新闻推荐

陕工网——陕西工人报 © 2018 sxworker.com. 地址:西安市莲湖路239号 联系电话:029-87342651 E-mail:sxworker@126.com

陕ICP备1700069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250004  陕公网安备61010402000820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陕工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 网站图文若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