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手机站 今天是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42651)
留言板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文学 尝秋
2025-10-13 09:43:51来源:陕工网—陕西工人报
字体:【 】     分享到:

  李焕龙

  新米脱粒之前,父亲早已规划好尝秋的安排。

  每年春秋果瓜上市时的咬春、咬秋,夏粮、秋粮收回时的尝新、尝秋,父亲总是当成人生大事来做,一定要做到让别人高兴、让自己满意,且对得起苍天、大地和这个季节。

  稻谷收回的当天晚上,他就和母亲商量:“今年得用两百斤谷子,分成八份来安排尝秋。”

  母亲虽然发现这个数量超出了往年的一倍,但父亲这样计划必是有道理的,就先点头同意,再投去询问的目光。

  父亲先说了四个单位的名字,然后一一讲出理由。

  “镇上的农业服务中心,这几年对咱家帮助很大,既帮忙改换了以往靠经验搞生产的老脑筋,又因为新品种、新技术给咱实实在在地带来了实惠。而在帮助村民推销农副产品上,按说与他们没啥关系,但他们却主动去做,让人相当感动。”

  “道班的那几个工人,本来工作够忙的,却又主动下乡救灾修路,精神可嘉。你看,初夏那场大雨,通往咱这儿的村组道路垮了,他们主动开上铲车,忙了三天,一口气把路打通,要不然咱们这些农户的生产、生活和娃娃上学就成了大问题。人家本来是管理国省道路和县乡道路的,到咱村组道路来帮忙,纯属义务奉献。”

  “镇上志愿服务队的那几个年轻人,非常可爱呀!不仅因为帮了咱们,关键是他们热心公益、献身社会的精神叫人敬重。特别是他们常年助残、助医这几项工作,既出钱,又出力,让人佩服。他们又没专款,那钱是他们做着小本生意,一分一厘挣来,是他们节衣缩食省出来的呀!”

  “水库管理站是一定要去的,原因你知道,春季人家来给咱们插了半天秧,还自带干粮和水,连咱一口茶都没喝。咱要知恩图报,不能吃了昧心食!”

  见母亲听得一脸激动,父亲就说一家只送五斤米,并解释道:“他们都有纪律,不吃请,不收礼,这我知道,不能越规。但我作为老党员去慰问他们,给他们机关食堂送去一顿饭的新米,诚心实意地,让他们尝个秋。”

  母亲赞同父亲的安排,并提议:“那你明儿个就给这四个单位送去,让他们先尝鲜。”

  父亲去了,却连一粒米都没送出去。返程时,还是道班司机开车送回来的。于是,父亲计划把这二十斤米,分成两份,加给两个大户:外婆家和三舅家。

  原本,给我外婆家的是五十斤,给我三舅家的是三十斤,因为他们的田垮了,今年没有自产的米吃。

  母亲开口了,说是把这两个数字调整一下。三舅家因灾减产,需体现慰问之意,可以多给一点。而外婆家吃饭的人越来越少了,孝敬的人越来越多了,尝秋就是尝尝而已,不必过多。父亲认为往年给外婆家是这么多的,今年不变为好,就把那二十斤全部加给了三舅。母亲抿嘴一笑,低声赞道:“这样很公平。”说完就去取麻袋子装米。

  两户人家用了一百斤整,新米就只剩六十斤了。因为新稻谷脱粒的米、糠比例为八比二,二百斤稻谷只能脱粒出一百六十斤米。

  母亲估计,最后这两份便是自家一份,梁后刘家一份了。

  梁后刘家没田,我家每年稻谷收下后,都要送他们一升新米尝秋的。今年他们的秋粮遭灾,应该多给一点。母亲想一半送给他们,留下一半自家和几家娃们吃。

  父亲没说同意与否,而是提出一个设想:请左邻右舍来尝秋的做法可以改革了,因为家家都有新米,都做一样的饭,没有新意,是一种浪费。不如变通一下,到做了米糕、米酒时,一家给送一点让他们尝一尝,还显得新鲜一些。

  母亲表示赞同,父亲便说出了他的打算:“给刘家送五十斤去,咱们留十斤就够了。”

  母亲不明白十斤咋够,父亲解释说:“咱俩吃一顿,剩下的等娃们中秋节回来了,连尝秋带过节,吃一顿足够了。”

  丰衣足食了,人也大方了,母亲不再像过去那样精打细算,头一扬,送个笑:“你说这法子好,那就是好法子!”

  我家今年这尝秋的新米,味道格外香,吃了的都夸好。




责任编辑:白子璐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新闻推荐

陕工网——陕西工人报 © 2018 sxworker.com. 地址:西安市莲湖路239号 联系电话:029-87342651 E-mail:sxworker@126.com

陕ICP备1700069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250004  陕公网安备61010402000820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陕工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 网站图文若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