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石敬涛
如何判定网瘾?如何治疗网瘾?你有没有网瘾呢?据悉,受卫生部委托的专家团队表示,备受关注的网瘾诊治标准有望年内出台,每周上网 40小时以上即可认为是网瘾。(8月26日《重庆晚报》)
每周上网40小时以上即可认为是网瘾,这下打击面可大了去了。当我们还坐在电脑前,为那些在“戒网训练营”逝去生命的孩子而扼腕叹息的时候,没想到我们都“被网瘾”了。
笔者曾经天真地认为,网瘾概念的提出和诊断标准的界定,是一种进步。从社会现象上升到病理现象,虽然不可能保证让“网瘾”药到病除,但起码具有象征意义和人文关怀。但事实上,随着“网瘾”概念的不断提出、强化,标准的不断降低、随意、武断和粗暴,使其完全背离初衷,甚至适得其反,已经成为了一把杀人的利刃,并带动了“戒网”产业的发展。
现实就是这样残酷,当“网瘾”被看作一种病理之时,尤其是简简单单的以上网时间长短多寡来作为诊断标准,“病人”就会大量出现。很简单,拿着这个时间标准往上套就是了,这个账,幼儿园的小孩都能明白。如果对症下药还好,但是现状却是无病乱投医。数个“网瘾“的孩子被打死打伤打残,着实让人心惊肉跳。这一起起血淋淋的惨案,谁说没有这个“网瘾”标准的误导和推波助澜呢?网瘾标准和概念越简单,其杀伤力就越大。
现在看来,囿于时间长短来界定网瘾,已经陷入“先入为主”的陷阱,并已经误导公众,让很多人对号入座、误入歧途。掉进这个陷阱的人,也越来越多。这里面,有家长“关爱”的推动力,也有经济利益的驱动。戒除网瘾悄然成为了拥有300多家机构、规模达数十亿元的产业,就是明证。
治疗网瘾,功夫其实在“瘾”外——— 我们所更应该关注的,是网瘾背后的现代人的生存状态。弗洛伊德认为,文明发展程度越高,人类自己所承担的压力便越大。在网络成瘾的背后,又承载了多少人学习压力、就业压力、情感挫折、心理障碍、家庭变故等诸多现代人所不能承受之重?对于这些,我们的社会,是否引起了足够的重视,是否给予了他们应有的关爱和干预?
网瘾还应该让我们察觉到这个时代的文化、信仰危机及文明社会的病态:“物质的进步和丰富掩盖着生命理想的贫乏、精神创造力的贫乏、文化的贫乏。我们的时代……是一个贫乏的时代”(尼采)。是的,当越来越多的现代人“被网瘾”时,我们不得不再次佩服尼采富有远见的洞察力。我们也不得不说,这个“毒辣”的洞察和断语,其实已经为治疗网瘾开出了最有效的一个“方子”——— 假如“网瘾”真的存在、真的是一种病,且真的需要这样一个“方子”的话。
简单以时间长短多寡来界定网瘾,是无知,是武断,是伪科学。笔者认为,时下,我们应该慎提网瘾,应该淡化网瘾的病理概念。我们更应该做的是关注现代人的生存状态,关注时下物质的进步和丰富所掩盖的“生命理想的贫乏、精神创造力的贫乏、文化的贫乏”。当我们这样跳出“网瘾”看“网瘾”,你就会发现,所谓的网瘾,只不过是一个作茧自缚、自欺欺人的虚无概念,是现代人自己吓唬自己的一个心结而已。否则,你就可能永远在这个网瘾的概念和精神癔症中难以自拔。
责任编辑:sxworker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