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全媒体记者 鲜康
11月5日,鄠周眉高速公路黄兴村大桥建设现场,不见传统工地堆积如山的土方,也没有交错林立的脚手架,只见履带吊机将一块块重达百吨的预制构件精准吊装到位,犹如在空中拼搭积木。
这座全长676.5米的公路桥,共26跨,最大桥高约13米,是我国西北高速公路工程中首例装配式结构桥梁,建桥所用的810块巨型“积木”全部由工厂“流水线”生产而成,施工现场只需完成拼装,装配式技术应用堪称典范。
“工厂化生产让每个构件都成为‘标准件’,从源头上保障了工程质量。”鄠周眉高速公路第四合同段项目经理曹炜介绍。
为保证施工精度及质量,项目团队在距离项目不远处搭建了一座占地100亩的装配式结构预制场站,标准化流水生产线有序运转,钢筋加工、混凝土浇筑、蒸汽养护等环节全程可控。装配式结构实现工厂化生产、现场拼装式施工,可加快施工速度,减少现场污染,实现低碳建设,施工过程更加节能、环保、高效。
“此前,省内建设的装配式桥梁大多局限于上部结构,也就是箱梁部分。而黄兴村大桥则是将装配式的建造方式延伸到了整座桥。”曹炜介绍,桥梁下部结构为“PRC预应力管桩+预制拼装桥墩+预制拼装盖梁”装配式结构,桥梁上部结构为预应力混凝土预制箱梁,均在预制场集中生产,实现了桥梁从下部结构到上部结构的全预制拼装施工。
除了桥梁工程,项目全线涵洞均采用模块化设计、装配式施工。“涵洞节段在工厂预制后,只要现场基础完工即可进行吊装,不仅让涵洞施工周期大幅缩短,更减少了对秦岭北麓生态环境的影响。”曹炜说,装配式箱涵通过机械化生产和标准化安装,实现了质量易控、低碳环保、安全高效的多重效益,其标准化作业模式使现场安全隐患减少60%以上。
这条串联西安、宝鸡的交通新动脉,以全预制拼装技术为在陕西省内推广桥梁全预制拼装施工工艺提供了技术示范,加快了全省桥梁建设向智能化、绿色低碳化转型。
责任编辑:白子璐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