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陕西贯彻实施民营经济促进法,扎实开展“进一步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七大行动’”,为全省民营经济发展增添新动力。
7月15日,围绕政府对民营经济的政策支持与民营经济发展成效等问题,记者采访了省工信厅消费品工业处处长李洁、省药监局咸阳分局副局长吴广斌,以及陕西步长制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陕西步长”)董事长赵超。
记者:省工信厅出台实施了哪些政策举措,支持医药和医疗装备产业链上的民营企业发展?
李洁:我们根据《陕西省中医药强省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以下简称《方案》),梳理了近5年来医药和医疗装备产业链国家、全省和各单位印发的相关指导性、政策性文件,制作产业链政策包,为民营企业宣传产业政策。
我们围绕链主企业培育、协作配套、项目建设、产学研协调发展、融资服务保障等5方面加强政策供给,进一步激发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发展潜能。目前,省工信厅安排省级产业基础再造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支持医药和医疗装备重点产业链项目和化学仿制药一致性评价产品奖励项目;安排重点产业链发展资金1520万元,支持12个医药和医疗装备重点产业链项目。同时,开展产业金融强链等专项工作,引导社会资本加大对医药和医疗装备企业投入,破解企业融资难题。
记者:咸阳市为中医药民营企业提供了哪些政策支持?
吴广斌:今年上半年,咸阳市出台了《咸阳市促进中医药发展若干规定》。文件明确支持企业注册地理标志商标,打造咸阳特色秦药品牌;支持建设中药材良种繁育基地、种植养殖基地和初加工基地,加强基地基础设施建设,推广采用绿色、有机农产品标准进行种植养殖,推进中药材种植养殖和加工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支持成立中药材种植养殖行业协会,指导科学种植养殖、适时采收、合理储运。
文件还提出深化与中医药行业协会、第三方机构和产业战略联盟合作,列支专项经费支持开展招商、银政企对接、产业协作配套等工作,对民营经济转型升级示范企业等中药企业按照有关规定给予奖励。
我们积极贯彻文件精神,力促全市中医药企业发展,壮大龙头企业,加强陕西步长脑心通胶囊等民企生产基地建设,擦亮咸阳品牌。
记者:陕西步长在发展中享受到哪些政策支持?
赵超:在税收优惠政策上,陕西步长享受西部地区鼓励类产业企业所得税减15%征收的政策。在咸阳市人社局的支持下,企业成立了培训中心和鉴定中心,共计组织开展企业职工职业技能培训3837人,技能等级认定804人,享受职业技能培训补贴377.59万元。2025年,陕西步长入选国家上市后备企业资源库,优先获得资本市场发展专项资金支持。
记者:陕西步长是如何用好政策实现自身发展的?
赵超:依托国家及地方政策支持,陕西步长在生产流程智能化改造、管理流程数字化升级等领域取得进展。步长脑心通胶囊标准化建设项目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专项补助资金500万元,用于购置AI视觉检测设备和自动化包装系统,产能提升30%,生产成本降低15%。
作为链主企业,陕西步长优先获得上下游资源对接和政策倾斜。我们与铜川市共建孙思邈中医药产业基地,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产业协同发展资金支持,带动23个脱贫县(区)中药材种植,新增就业1.2万人。2024年7月,陕西步长凭借陕西名优道地药材安全保障技术体系建设及推广应用项目荣获陕西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该项目解决了中药材重金属超标、农药残留等行业共性难题,累计推广面积超50万亩。
记者:下一步,省工信厅计划如何为民营企业赋能?
李洁:我们将在稳增长、企业转型升级、绿色智能发展等方面持续发力,不断强化政策供给与精准服务,积极强龙头、补链条、树品牌,推动企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迈进,以发展名企、创新名药为目标,支持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力争尽快实现《方案》中要求的打造10家年产值超10亿元、5家年产值超20亿元、1至2家年产值超50亿元的“旗舰”名企目标;争创5个以上国家中成药优势品种,培育10个销售超10亿元、5个销售超20亿元、1至2个销售超30亿元的中成药名药。
记者:未来,陕西步长打算如何用好政策,持续实现高质量发展?
赵超:我们计划在2026年前完成10个中药品种的智能制造升级;借共建“一带一路”东风,公司计划在哈萨克斯坦建设海外疫苗生产基地,抢占中亚市场;依托陕西自贸试验区协同创新区,陕西步长在加拿大设立生物药研发中心,开展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实现中加两地研发数据实时共享,将新药上市周期缩短18个月。
我们将持续用好各项政策,在中药现代化、国际化及产业链整合等方面深耕,助力中医药强省建设。(群众新闻记者 郭诗梦)
责任编辑:王何军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