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手机站 今天是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42651)
留言板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陕西新闻 陕西发布一批考古成果 新发现规格较高北魏纪年纪名墓
2025-09-05 08:30:15来源:华商网-华商报
字体:【 】     分享到:

9月4日,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组织召开考古成果集中发布会,发布了陕西泾阳马家堡北魏孙定仁墓、陕西西安唐新罗质子金泳墓等考古新发现。

泾阳发现

北魏孙定仁墓

生前为豳州刺史死后赠骠骑大将军

2023年4-8月,为配合机场高速联络线马家堡至泾阳公路项目建设,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在咸阳市泾阳县高庄镇马家堡村北发掘了北魏孙定仁墓。

据项目负责人王红英介绍,该墓形制保存较好、出土器物丰富、志文内容详实,是西安周边近年来发现的规格较高的北魏纪年纪名墓。

墓主人生前为豳州刺史

曾参与镇压河北起义

发掘表明,墓葬坐北朝南,为带有长斜坡墓道的穹窿顶砖室墓,总长约42米,由墓道、封门、甬道和墓室等部分组成。

墓室位于墓葬最北端,由主室和东侧室组成。

主室是在土圹内砌筑的穹窿顶砖室,平面呈弧边方形,面积约35平方米,顶部高约6米。墓底铺地砖呈“人”字形平铺,墓室四壁可见白灰抹墙。

东侧室平面呈长方形,拱顶,底部铺砖,壁面涂白灰,内有人骨一具,未成年。

随葬品均出土于主室内,共164件(组),包括石墓志以及俑群和鼓、碗、壶、灯、灶、仓、井、踏碓等陶明器。

其中墓志位于墓室东南部,俑群集中出土于墓室中部和南部,明器主要出土于墓室中部。

“墓主孙定仁不见史载,根据墓志志文,其生前为豳州刺史、阶陵县开国伯,曾参与北魏末期镇压河北起义和关陇起义的重大事件,太昌元年‘陨身中野’,葬于长安,赠骠骑大将军、仪同三司、秦州刺史。其下葬的时间为太昌元年十二月十三日即公元533年1月23日,这就明确了该墓葬的准确年代。”

把半模半平风格陶俑提前到了北魏末期

王红英介绍,从墓葬形制来看,该墓继承了北魏洛阳时代高等级墓葬的流行形制——长斜坡墓道、弧边方形砖室。

“从出土器物来看,陶俑采取了前半模,后背抹平的制作方式。之前一看到这种前半部分为模、后半部分抹平的陶俑,都觉得它是西魏时期的陶俑。但从这座墓葬出土的陶俑可以确定:北魏末期已经出现了这种风格的陶俑。也就是说,把之前认为的属于西魏时期的陶俑典型风格,至少提前到了北魏末期。这就为后来研究此类陶俑,提供了分型分式的标杆。”

“另一方面从人物研究而言,虽然墓主孙定仁不见史载,但其墓志涉及到镇压关陇起义、镇压河北起义,这些事件都是可以和文献对应上的。因此这对研究北魏末期的政治格局、军事格局都有一定的重要意义。”

雁塔区发现

唐新罗质子金泳墓

墓志揭示其祖孙三人皆在唐为质

2022年4-6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对位于西安市雁塔区东姜村的38处古代遗迹进行了考古发掘。发掘区域北临西安绕城高速,东邻东仪路,西距皂河约2.5千米,其中包括唐代新罗质子金泳墓。

这是首次考古发掘出土的在唐新罗人墓志

项目负责人夏培朝介绍:“唐新罗质子金泳墓北距长安城外郭城城墙只有两公里。这是一个长斜坡、单天井的单室土洞墓,盗扰比较严重,棺椁已不存在了,也没有发现人骨。但还是发现了比较多的随葬品,共计83件(组),以陶俑为主。”

“最重要的是发现了新罗质子金泳的墓志。墓志记载了金泳的生平,主要是他在唐的经历。这是我国目前首次经过科学考古发现的第一座新罗王室成员尤其是质子的墓葬。”

“质子好多都是回国归葬的,葬在长安周边的并不是很常见。新罗国质子在唐的墓葬发现数量极少,而该墓不仅形制完整,且纪年明确,是极为珍贵的考古学资料。已发现的新罗王室成员信息仅见大历九年(774年)的金日晟墓志,但来源不明。金泳墓志是首次经考古发掘出土的在唐新罗人墓志,背景信息明确。”

其祖父和父亲也为质于唐

新罗质子多娶唐人

据墓志,该墓墓主系唐新罗质子金泳,生于天宝六载(747年),于贞元十年(794年)逝于长安城太平里馆第,终年48岁。

其祖父金义让为新罗国王堂兄,开元初入唐,不见史载。2016年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在定陵(唐中宗李显及和思皇后赵氏的合葬陵)陵园遗址中发现了一尊蕃酋像的躯干残块,残存“卫将”和“金义让”五字。

金义让入唐后授官,终至金紫光禄大夫、试太常卿,在唐有三子,长子即墓主金泳之父,名讳志文不载,同样宿卫唐廷而获授官职,任中散大夫、光禄少卿。

金泳夫人为太原王氏,偃师县令王千龄之女。结合金日晟夫人张氏,表明在唐宿卫的新罗质子多娶唐人。

曾两次参与唐廷对新罗的宣慰、吊祭、册立

夏培朝介绍,金泳质子身份承袭其父,仍宿卫唐廷,曾以副使身份参与过两次唐廷对新罗的宣慰、吊祭、册立事宜。

第一次是唐代宗大历三年(768年),正使为归崇敬,对新罗国王金乾运及其母亲进行了册封,金泳在行前获授官职“将仕郎、试韩王府兵曹参军”。

第二次是唐德宗贞元元年(785年),任吊祭册立副使,试卫尉少卿,出使新罗。贞元元年唐廷两次派遣使者前往新罗,分别对金良相、金敬信进行册命,金泳参与了第二次出使,正使名字史料无载。

两次出使后,新罗国王金敬信奏请唐廷让其兼任蕃长一官,此后金泳再无出使活动,直至终老长安。

葬礼由长安县令主持操办

葬地或为其家族墓地

夏培朝介绍,金泳的葬礼由长安县令主持操办。另一位新罗人金日晟的葬礼由万年县令监护。一切皆由官给,这似乎在当时已成为惯例。而长安、万年二县均为京县,二人的葬事分别由长安县令、万年县令负责,表明了唐廷的重视与恩宠。关于葬地,金泳“窆于城南毕原之北,府君叔父之次”,该处应为其家族葬地。

在该墓东部约15米处为本次发掘的唐大中八年(854年)苏道渭墓,墓志载葬地为长安永寿乡之毕原,可知毕原即在当时的永寿乡境内。虽然金日晟墓志具体出土地点不明,但据志文载“诏葬于长安永寿之古原”,推测其墓葬也应位于金泳墓附近。这为探寻唐代外蕃贵族葬地规划提供了新的线索。

质子是否可世袭

怎样世袭?

夏培朝认为,唐新罗质子金泳墓有三个比较重要的意义。

首先,考古要讲二重证据法,地下材料和地上材料要结合,包括出土文字资料和传世文献的结合。金泳墓志内容和史书的记载,很多都是可以对应上的,也印证了史书记载的可靠性。同时,墓志里面也有一些历史记载没有涉及的内容,可以补充史料的空白。

第二,关于唐代质子制度的研究。通过墓志记载可知,金泳家族从其祖父金义让开始,到他的父亲,再到金泳,三代都在唐为质。这是一个非常罕见的例子,可称得上“质子世家”。这对研究唐代质子制度尤其是质子是否可世袭、怎样世袭的情况填补了一个资料空白。

第三,也为研究唐代质子的生活、婚姻以及政治活动打开了一个窗口。通过金泳墓志可以非常清晰完整地了解新罗质子婚姻状况包括其职业经历等。

夏培朝认为,作为新罗质子,其陪葬品与中晚唐同一时期西安发现的其他墓葬随葬品没有区别,这也说明完全融入到了整个唐文化里,没有发现新罗的特点。 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 马虎振




责任编辑:白子璐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新闻推荐

陕工网——陕西工人报 © 2018 sxworker.com. 地址:西安市莲湖路239号 联系电话:029-87342651 E-mail:sxworker@126.com

陕ICP备17000697号陕公网安备61010402000820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陕工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 网站图文若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