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全媒体记者 牟影影)9月11日,记者从西安市政府新闻办举办“全力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获悉,在《西安市产业创新中心建设实施方案》年初印发以来,在高质量科技供给、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优化创新创业生态、区域协同创新发展等四大关键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
在高质量科技供给方面,西安成果丰硕。加快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高精度地基授时系统建成国际首个十皮秒级、千公里实地光纤传递工程系统。国家先进稀有金属材料技术创新中心等高能级科创平台加速发展,推行“实验室+产业化公司”模式增强服务产业能力。重点产业链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成效显著,中航西飞联合高校研发的12米级卧式双五轴镜像铣装备及镜像铣工艺技术,成为国内首台、全球加工范围最大产品,西电变压器研制的三相一体百万机组220千伏电力变压器的主要技术指标国际领先。
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方面,政策体系持续完善,《西安市科技创新促进条例》提供法律保障,出台产业链提升实施方案精准落地。加强企业梯度培育,西安市拥有瞪羚企业893家、专精特新企业1254家、规上高新技术企业2661家。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深化,印发促进成果转化优化创新生态若干措施,全国首家技术经理人学院成立,技术经理人队伍达4645人。
创新创业生态持续优化,金融赋能力度加大,《科技金融能力提升三年行动方案》以60条举措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知识产权保护强化,专利平均授权率提升至65%,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85.26件。人才引育留用成效显著,累计引育高层次人才1944人。城市科创品牌影响力攀升,第六届西部数字经济博览会、2025中国商飞供应商大会成功举办,西安科技馆投用。
区域协同创新不断深化,对内辐射带动省内咸阳、汉中等地,谋划30余项合作事项,深化与榆林在能源领域的合作。对外拓展国际及跨区域合作,白俄罗斯国家科学院中国分院正式运行,联合西宁、乌鲁木齐等城市合作,推动27项成果转化需求落地。跨区域联合攻关覆盖半导体、现代农业等多个领域。
责任编辑:王何军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