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本报全媒体记者 张代棣

“西安城墙变成生态缸了”“城墙穿绿毛衣了,还长出了多肉和蘑菇”……近日,伴随着绵绵秋雨,西安城墙长青苔的消息在各大社交平台火了,吸引不少市民游客打卡拍照。
10月21日,记者实地探访了永宁门至建国门之间的环城南路东段辅路段,看到城墙砖石表面上出现大面积成片的青苔,远远望去,仿佛披着一层绿色轻纱。
打卡“穿绿衣”的城墙
虽然下着雨,城墙根依然有不少人在拍青苔或者跟“绿城墙”合影。
今年63岁的西安市民张齐原说,在他的记忆中,城墙出现这样大面积青苔的情况很罕见,之前雨季也会出现青苔,但面积不大,不成规模。
“我还以为是AI合成,没想到居然是真的。”95后上班族程桦桦在网上刷到了绿城墙的视频,出于好奇便前来一探究竟。不过,她认为网上的部分图片和视频添加了滤镜,与肉眼看到的不一样,有一定落差感。
令王一成和张淼惊喜的是,绿城墙还挺“出片”。两人是摄影爱好者,为了拍到最漂亮的绿城墙,提前在网上做了不少功课,光“选址”就花了近一周时间。“镜头拉近点能拍到各种小植物,好像进入了一个微型世界,拉远点,拍到的就是巍峨的绿城墙。从这点来看,城墙特别包容。”王一成说。
“我前几天来过一次了,今天再来打卡,晴天和雨天是不一样的风景。”在西安市民张靓看来,青苔为原本古色古香的城墙平添了一份勃勃生机,自然鲜活。
苔藓乐园的“诱惑”
根据陕西省气象局发布的消息,今年我省出现了自1961年以来第二强严重连阴雨。持续1个多月的降雨,砖缝中的苔藓、孢子等得以萌发、生长,也出现了许多平时难得一见的小动物,使得城墙形成一个充满生命力的“苔藓乐园”。
“我从建国门一路走来,沿着城墙根找蘑菇,越找越上瘾。”来自深圳的游客钟春江说,“秋雨旬日,墙衣生翠”这样罕见的限定风景,令他此次长安之游更有意趣。
记者注意到,除了长出来的多肉、瓦松等,砖缝中还出现了玫瑰、芍药等鲜花,这是部分市民游客专程购买用于“装扮”城墙的。“谁在城墙上摆了只‘猫’,好可爱!”有一些游客带着玩偶、摆件等,在青苔间搭建了一个个有趣的小场景,吸引不少人开启寻“猫”之旅。还有网友拍到了在蘑菇下躲雨的蜗牛,再配上放置的摆件,仿佛走进了童话世界。
在社交平台上,“西安城墙长青苔”相关帖子热度不断攀升,网友们脑洞大开,进行绘画、音乐等二次创作。不过,也有人晒出了如何在城墙采集多肉和苔藓的“教程”,引发争论。
青苔会对城墙造成危害吗
有人欢喜有人忧,有部分网友担忧大片青苔会不会给古城墙墙体带来危害。记者就此采访了两位专家。
“影响可以忽略不计,因为雨季过后青苔就会进入休眠模式,慢慢消失。”陕西省西安植物园研究员祁云枝表示,持续的阴雨使得城墙墙体表面长期保持湿润,空气湿度较高,为苔藓快速生长创造了良好条件。对于西安城墙,苔藓覆盖能保护墙面免受雨水直接冲刷,但地衣等在生长过程中出现的酸性分泌物也可能加速砖石风化,需要在文物保护与生态价值间找到平衡。
“大家的担心不无道理。”原陕西文物保护研究院考古研究员秦建明表示,要警惕过度降水和长期潮湿对墙体的危害。他解释道,西安城墙的结构是土芯砖表,降水会通过表面的缝隙渗透至内部的土芯中,加上地表潮湿,湿气也会上升至土芯,可能致使内部松动,发生坍塌、滑坡。因此,有关部门要加强巡视,对关键、重要段落进行工程隐患排查。
采访手记
“积雨古墙生绿衣”,今秋,西安城墙焕发出别样生机。镜头内外,市民游客的惊喜与好奇,让这座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城垣充满活力。青苔无言,却牵出了一座城市与自然、与人的生动对话。
这抹雨季限定的绿,不仅是自然馈赠,更是一次生动的公共教育——让我们重新思考,该如何让历史遗迹在时代变迁中永葆青春,如何与脚下的土地和生活的城市温柔相处。

责任编辑:王何军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