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本报全媒体记者 胡健博
医师示范耳部穴位针灸。
学员录下课程内容。
从耳穴调理到代茶饮体验,从理论学习到亲手操作……近日,中医夜校成为市民业余生活的“新宠”。除了爱好养生的老年人,还有越来越多年轻人加入其中,通过开启“白天工作,晚上养生”模式,在沉浸式学习中感受中医药文化魅力,掌握健康管理的“金钥匙”。
免费学习养生 还能交到朋友
3月21日19时,西安市第五医院门诊四楼中医夜校教室里灯火通明。第二期“耳穴养生保健”的课堂上,该院门诊办公室主任、健康管理师雷剑虹正带领学员练习耳廓按压手法。
讲台上,她一边用探棒精准点按耳甲艇反射区,一边讲解《黄帝内经》中关于“耳者,宗脉之所聚也”的理论,将古老的中医智慧转化为可触摸的现代养生方案。
“这个三角窝对应的是盆腔区域,每次按压15秒就能促进气血循环。”雷剑虹示范完耳穴保健操后,学员们随即开展实操练习。
45岁的王女士边操作边说:“我用失眠穴位组合为婆婆调理,她的睡眠质量明显改善了许多。”课程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模式,首期培训结束后,第二期的报名人数显著增加,又增设了亚健康调理专题。
“我在社区群里看到免费中医培训后,就立即报了名。”家住丰登小区的巩女士向记者展示耳穴贴成果,“在这里既学知识又交朋友,比跳广场舞有意思多了。”
打破年龄界限 吸引年轻群体
西安市第五医院自2月启动“中医养生进万家”计划以来,首期30个名额被秒抢一空,最终报名人数突破80人,青年学员占比明显增多,中医夜校正在打破年龄界限。
记者在现场看到,银发族与白领族共聚一堂,72岁的退休教师李阿姨正用手机拍摄耳穴图,28岁的程序员张明则在笔记本上手绘养生经络走向图。
“年轻学员带来了互联网思维,银发族则贡献出生活经验,这种碰撞很有意思。”该院宣传科科长孙磊介绍,夜校创新采用“空间动态调配+移动实训”模式,日常在远程医疗中心开设30人小班,与市民面对面交流,人数较多时启用多功能厅。
学员南瑞杰边调整耳廓上的贴豆位置边说:“早就想系统地学习《黄帝内经》,现在有机会能跟着专业医师学正宗技法,机会太难得了!”
记者还了解到,中医夜校课程创新地融合了“顺时养生”“药膳调理”等现代理念,针对年轻群体高发问题设计解决方案。张明展示着他的养生笔记,说道:“这个‘安眠三穴组合’贴压后,入睡时间从凌晨2点提前到23点。”
传承中医文化 提升健康意识
去年4月印发的《陕西省中医药强省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明确提出,到2026年实现市级中医院90%达三甲标准、县级中医院85%达二甲水平,并新增15家三级标准县级中医院,中医药文化传承正在政策扶持下焕发新活力。
方案特别强调构建市县两级中医适宜技术推广中心,这是落实健康中国战略的关键举措,旨在培养群众成为自身健康的“第一责任人”,中医夜校正是该政策的生动实践。
“我们做中医夜校的出发点,就是为了提升群众健康意识,同时推广我们的中医药文化。”该院医务科科长李超说。
80后企业培训咨询师闫锦曾饱受脾胃虚弱问题的困扰,经中医辨证施治后食欲恢复。“中医药真不愧是中华文明瑰宝,通过夜校平台既能提升自我健康管理,又能为传统文化传承贡献力量。”闫锦说。
这种代际共学、知行合一的新型教育模式,不仅让典籍理论转化为可感知的养生实践,更在传承与创新中激活了中医药文化的当代价值。正如学员养生笔记本上所写:“典籍理论化作可感知的养生实践,传统智慧正在焕发新活力。”
责任编辑:白子璐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