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本报全媒体记者 董欣
岳保证(左)与外国游客合影留念。
皮肤黝黑、眼神犀利、语速很快……3月20日,记者在秦始皇帝陵博物院见到英语导游岳保证时,这正是他给人留下的最初印象。
岳保证1966年出生于咸阳市岳家坡村,今年是他当导游的第34年。去年,他因别具一格的讲解风格在网络上走红,被更多人熟知,荣获2024年第三季度“西安好人”称号。
结缘英语
9时许,岳保证接到当天第一个团,是一对来自荷兰的年轻夫妻和他们9个月大的宝宝。
在排队检票时,岳保证向旅客抛出了几个问题:“How high do you think this mountain is?How the Terracotta Warriors were discovered?”(你认为骊山有多高?兵马俑是如何被发现的?)……通过趣味问答快速拉近彼此距离。
“我从小就喜欢吹笛子,学吹笛子时接触到很多旋律优美的英文歌曲,慢慢地对英语产生了浓厚兴趣。”休息间隙,岳保证向记者讲述起自己与英语结缘的故事。
那时候,村里的喇叭每天中午都放英语,一句英语一句汉语,虽然听不懂,但是岳保证坚持跟着读。到了初中后,学校开始教英语,岳保证的英语成绩一直排名第一,这让他更加坚定了要好好学英语的决心。“我一直认为英语会为我打开全新的大门。”他说。
功夫不负有心人。1985年,凭借自身努力和对英语的痴迷,岳保证如愿考上了西安外国语大学外语教学专业。
大学期间,他利用周末和寒暑假勤工俭学,还在村里人的邀请下,承担了一些在旅游景点接待外国游客的任务。这些经历不仅锻炼了他的英语口语,也加深了他对导游这一职业的了解。
“知识就是力量。”言谈间,岳保证反复提到这句话,而他的人生恰似这句话的真实写照。英语对他而言,就像是蝴蝶效应中轻轻煽动翅膀的那只蝴蝶,悄然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付诸行动
大学毕业后,岳保证被分配到外省当老师。“当时大家都觉得当老师既安稳又体面,可我总觉得心里空落落的。”岳保证回忆道。
直到暑假回家时,帮忙接待外国游客,岳保证终于明白了自己的心。他想回到家乡,用英语向来自世界各国的旅客讲述兵马俑的故事,让更多人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
心中有梦,就要付诸行动。1991年,岳保证辞去教师工作,取得导游证,成为兵马俑景区首位英语导游。
10时20分,秦兵马俑一号坑遗址内人头攒动,游客们摩肩擦踵。岳保证一边护着怀抱宝宝的客人,提醒她注意脚下安全,一边用游客的手机见缝插针地拍一张清晰的图片,拿给他们放大讲解。
兵马俑的官方讲解时长为60至90分钟,而岳保证的带团时间基本在2个半小时,每到一处他都细致讲解,并不厌其烦地为游客拍照留念。
从业34年来,岳保证一直保持着零投诉的良好信誉。当记者问及秘诀是什么时,他只说了两个词:“真诚、用心。”
岳保证回忆,2016年的一个暴雨天,为了帮游客取回落在车里的相机,他将裤腿挽起来,赤脚蹚过停车场的积水路。“当时客人觉得不可思议,但我作为导游,不能让他们远道而来,却在兵马俑留下遗憾。”
再干20年
14时整,岳保证的第一个团顺利结束,游客计划继续去丽山园参观,担心他们找不到乘车的地方,岳保证与客人同行至乘车点,送别三人后,他才脚步匆匆地赶往导游休息处吃午饭。
岳保证的生活非常规律,每晚睡前他都会将当日带团情况进行复盘。“我一直认为当天的问题就要当天解决,需要什么学什么,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他说。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旅行的追求更多趋向于获取知识、开阔眼界的体验式游览。
面对旅游新趋势,岳保证有自己的见解,他认为导游要具备丰富的知识储备,还要拥有独特又吸引人的讲解方式,并能通过眼神和肢体动作等准确感知游客的想法。“我的原则就是在欢笑声中为游客提供专业服务,为他们做力所能及的事,讲透兵马俑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岳保证说。
对于如何看待走红后的“陕味英语”这一标签,岳保证表示:“这就是我的特色,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如今,街头巷尾认识他的人更多了,专程来找他讲解的游客也更多了。
在他的影响下,儿子、女儿和女婿都成了兵马俑的导游,这让岳保证很欣慰。“只要身体状态好,我还想再干20年,把老一辈的经验传下去,继续在岗位上发光发热。”
责任编辑:白子璐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