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在讲课!经典配乐数学小故事!高数课也是思政课!老师成了人生导师!”这是学生对曾获陕西省“技术标兵”、第四届全国高校数学微课设计竞赛精英赛金奖的西北工业大学副教授张莹授课的评价。
她从薯片的双曲抛物面结构到广州塔的数学意义,再到工匠精神的讲授,学生们以小见大,真实感受数学魅力的同时,更能感受科学技术的力量。
“进入张老师的课堂,有时候你会分不清谁是老师?谁是学生?”张莹的同事如是说。丰富的师生交流和角色互换,让本来晦涩的高等数学在线上“活”了起来!同学们都成为了课堂的主角!
1月23日,武汉封城,疫情已经开始蔓延。虽然假期才刚刚开始,但是,张莹第一时间想到的是学生怎么办?教学怎么办?
经过两天的思考,新年第一天,她就明确了思路——认真准备开学后的线上教学,这就是教师抗击疫情的“一线”!
作为《高等数学》课程的负责人,她带领22名教师,面对26个大班、96学时、3000多名学生的现实情况,如何提高线上教学质量,是她面临的新挑战!但她清楚,这不仅是要把教学从“线下”搬到“线上”,而是要开展一次全员、全方位、全环节的教学改革!
她开始探索、求教、实践,这提前“开学”的一个月,便成为她带领整个团队研判和制定教学方案的“黄金月”。
2月24日的“开学第一课”,张老师和她的高数教学团队,顺利实现了所有班级的“0”失误教学!
然而,她并没有停下探索的脚步!面对线上教学学生学情难以掌控的现状,如何提高教与学的参与度和实效、确保课程质量,成了她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
“线上教学更要注重线上教学设计和课堂互动的特殊性,要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共同体。” 张莹说。
大道至简,衍化至繁!张莹认为,教学就是要把“繁”留给教师,把“简”留给课堂,把“衍”留给学生。
没有了教室的环境,想要在课堂上逻辑清晰、方法得当,张莹在课前下足苦功夫。为了实现教学效果,她对课件制作、平台功能使用、课程互动的设计都进行了解构与重构,常常忙碌到凌晨三四点钟,成了学生们眼中不需要睡觉的神奇老师。
“只有这样的‘台下十年功’,才能让学生感觉到课堂的大‘简’之美。”张莹说。而课程之于学生,也不能只有“简”,应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给学生创造自学和交流的机会和空间,“衍”才是学之始。
她通过作业的批改和观察,发现优秀的作品,就鼓励学生作为“朋辈导师”在周末给同学们讲课,增加同学之间的交流,也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她经常去抓住学生的思维火花和小亮点,鼓励他们进一步完善后跟大家分享,对于在课堂上未能细说的“过往和将来”,也总会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和探究。两周的“线上”教学,张莹已经成了学生无话不谈的“同龄人”。
以学生为中心,并不是一句口号。“想要把握好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定位,其实可以记住一个绕口令,不是‘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也不仅仅是‘我不要我觉得,我要你觉得’,而是‘我要我觉得,也要你觉得’”,张老师笑谈。
本报记者 牟影影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