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通讯员 王锜沄
工作中的张晓安。
“既要埋头干,也要向上看。”这是陕西送变电工程有限公司机具设备分公司特殊跨越班班长张晓安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特殊跨越施工,堪称电力工程中的“高空禁区”,每一次作业都伴随着极高风险。可以说,张晓安就是“飘”在高空专治特殊跨越领域的各种“疑难杂症”,以实际行动守护电力动脉。
自1990年参加工作以来,张晓安先后当过送电线路测工、技术员、质安员、飞艇操作手等。在他的带领下,特殊跨越班多次成功完成各类跨越作业,参与多个急难险重任务,已累计完成各类跨越作业1000余次,有效保障了各电压等级架空线路的跨越施工安全。其中,2023年跨越二级以上风险58处,先后安全高效完成了330千伏曹家滩一次同跨铁路3处、330千伏抽水蓄能新型伞型跨越架的首次应用、330千伏宝鸡千河线八月九月连跨九处,保障了各电压等级架空线路的跨越施工安全。
作为一名常年在一线工作的班长,张晓安深知安全工作的重要性。不管严寒还是酷暑,他都时刻关注着现场的一举一动,对存在的安全隐患,总是仔细检查,不留死角。
在咸阳西330千伏输变电工程跨越陇海铁路封网施工过程中,得知铁路部门给的时间由两个天窗施工时间改为一个天窗施工时间后,张晓安当机立断,搭设临时架体,带领班组成员编织绝缘网,满足了铁路跨越的特殊要求。在50分钟有限时间内,张晓安与班组成员对现场进行评估和分析,周密策划,结合施工现场进行地形复勘、组立架体,详细记录现场交跨数据,并对工器具进行细致检查,反复演练整个施工过程,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排查,最终圆满完成施工任务。
“在日常使用和存放过程中,需对电池进行维护保养,因为电池是整个移动式伞型跨越架的驱动能源和控制核心。”日前,在高陵库区实训基地,张晓安正带领“一专多能”骨干成员,进行移动式伞形跨越架操作培训。他带过的徒弟很多,不少人已经成为独当一面的技术能手。
张晓安坚信“活到老,学到老”,在工作之余,他一直努力“充电”,提高综合素质,先后推广了飞艇放线工艺、绕牵法等放线方法,改进的无跨越架通挡跨越施工工艺成功应用于多个工程跨越施工。
最值得一提的,是他带领班组人员研制了“迪尼玛绳晾晒装置”。该装置解决了传统迪尼玛绳平铺晾晒存在的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晾晒占地面积大等问题,将迪尼玛绳晾晒环节融入整个维保工艺流程当中,工作时间降低37.96%,节省单项人工成本50%。该项目也荣获中电建协QC成果二等奖。
在输电线路导线放线施工中,因受地形限制,有些施工现场工程车辆难以进入,张力设备无法直接运抵现场,需要人工临时转运,但普通张力机又因重量体积过大无法人工搬运。为解决这个问题,张晓安提出研发组合式微型张力机以满足特殊地形条件下张力放线需求。他提出,组合式微型张力机应具备张力展放和主动牵引的功能,张力可进行预置并显示,尾绳线盘架能自动适应张力放线要求,从而实现主动收线。同时,组合式微型张力机采用分开式结构,各部分最大重量不超过110千克,可独立运输。“一种分体式微型张力机动力执行机构”获得了实用新型专利。
由于表现突出,张晓安先后获评陕送公司“优秀班组长”“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师傅”等荣誉称号,还被聘为国家电网公司“带电跨越技术”专业兼职培训讲师,获评国网陕西省电力有限公司2024年度“陕电工匠”。
爱岗敬业、善于思考是张晓安对自己的要求,他总说:“作为一名电力工匠,无论做什么工作都要想在前头、干在前头、走在前头,我要不断更新自我,完善自我。”
从理论学习到技能实践,从创新创效到传承引领,他凝聚自己的“微光”,向身边的人传递“星火”,始终秉承电力工人的优秀本色,精于业务、专于创新、勤学技能、扎根一线,用实际行动书写了一曲无私奉献的青春赞歌。
责任编辑:王何军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