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干惊天动地事 做隐姓埋名人——“两弹”试验参与者王为编的“平凡”故事
王为编和少先队员交流 受访者供图
近日,在大雁塔街道雁塔路社区的“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党史学习教育党课上,参加了国家第一次原子弹试验、第一次氢弹试验、第一次导弹核武器试验的老党员王为编,为街道、社区干部讲述了“两弹一星”奋斗者的青春故事。
王为编,一位可亲可敬的退伍老兵,今年已经82岁高龄。他是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有重大贡献的高级专家,还是全国质量监督管理与检验先进工作者。他坚持“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直到近两年,他的事迹才慢慢为人所知。
立志“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
1963年,王为编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试验原子核物理专业,组织给他分配了工作。9月份,24岁的王为编手持一纸通知书,来到北京一处只有地址没有名称的单位报到,当时,从全国各地前来报到的大学生有240人,从西安来的就王为编一个。不几天,单位动员新来的大学生为现代国防科学事业做贡献。王为编很激动,马上就写了申请书,决心“打起背包我就走”,光荣参军。
10月中旬的一天,在礼堂开大会,聂荣臻、张爱萍等领导同志来到会场,聂帅问200余名刚从全国重点高等院校分配来的大学生,你们谁知道你们是干什么的?台下无一人回答,聂帅接着说,你们是被国家从全国挑选出来搞原子弹试验研究的。话音未落,全场“哗”地响起热烈掌声。
也就是从那时起,王为编才知道,自己将要从事的事业和祖国命运紧密相连,年轻的他既自豪又激动,坚定了“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信念。
参与押运我国第一次原子弹试验设备
1964年6月中旬,我国第一次原子弹试验前夕,王为编突然接到上级命令,由他负责,一行四人执行一次绝密而艰巨的押运任务——确保将原子弹试验设备安全押运到西北核试验基地。
当晚,王为编秘密登上了闷罐车。车厢内装的物品、列车运行方向一概保密。就这样,王为编一行四人吃住在闷罐车厢里,渴了,有两暖瓶水;饿了,有饼干和咸菜;内急,有一个尿桶。饥一顿、饱一顿、热一顿、冷一顿,10天后终于抵达试验基地,圆满完成了押运任务。
执行任务前,王为编告诉父母要出差。从执行任务起,半年多没有跟家人联系,急坏了王为编的父母。那时王为编父亲因为粉碎性骨折正在西安住院,家人不断给王为编所在部队写信,无一回信。王为编的父母甚至认为,人可能已经牺牲,心里的痛楚可想而知。回想起这段往事,王为编几度落泪。
万众一心托起“蘑菇云”
原子弹试验是一项技术难度大且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但老一辈科学家钱学森、钱三强、邓稼先、程开甲等迎难而上,包括王为编在内的上千名科研工作者隐姓埋名、不讲条件、不畏艰险,默默奋斗。
王为编就住在离“爆心”约5公里的小帐篷里。7、8月的戈壁滩,地表温度高达70多摄氏度,一刮大风就是半个月左右。吃的是榆树叶就黄沙的玉米面,喝的是盐碱水。
苍茫戈壁,黄沙漫天。就是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每一天,王为编都和战友们一起做着开创性的工作。没有试验设备、没有科研资料,甚至连必备的压力自记仪是什么样子都没有人知道。大家团结协作,一次次向科研项目发起挑战。
当时王为编所在的项目组是由林俊德(中国爆炸力学与核试验工程领域著名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被中央军委授予“献身国防科技事业杰出科学家”称号,是全军挂像英模,并荣获“最美奋斗者”称号)任组长,王为编负责信号控制工作,另外还有8名组员。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前一晚,组长林俊德带领王为编和小组其他成员,把自制的压力自记仪布置在离“爆心”不同距离的多个力学测量点。
第二天15时,随着一声巨响,巨大的“蘑菇云”在罗布泊荒漠腾空而起,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了,全国人民为之欢呼沸腾。
就在原子弹爆炸后浓烟还未散尽时,王为编所在的小组和防化兵一起,冒着高辐射的危险冲向“爆心”,第一时间抢回一手测量数据。
这次试验中,全体科研人员受到通令嘉奖,王为编所在的项目组荣获二等功并获全国科技大会奖。
马兰——西北核试验基地,这个在地图上都无法查询到的神秘地域,王为编前前后后在这里战斗生活了8年,后来,他又参加了第一次氢弹试验和第一次导弹核武器试验,两次均获得通令嘉奖。
转战新领域深耕不辍勇开拓
1970年,王为编脱下戎装,换上一身原西北电管局的工装,但他依旧保持军人本色,怀揣满腔热情,默默耕耘在平凡的岗位上。由于业务精湛本领过硬,很快就成为企业骨干。
1980年,王为编被组织调动到陕西省能源质量监督检验所任电气室主任。在接下来的几十年中,王为编发扬一名老兵的铁骨豪情,积极发挥技术带头人的作用,勇于担当、开拓创新,多次荣获全国质量监督管理与检验先进工作者、全国科技先进工作者,先后三次获得国家专利证书。
王为编从来没有主动向别人提起过自己的历史和荣誉。直到2019年,中央电视台拍摄大型纪录片《国家荣光》,需要参与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的亲历者的讲述,通过各方努力辗转找到了王为编。这时,王为编身边的人才发现,原来英雄就在身边。
“‘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这是第一天起,聂帅就对我们提出的要求。”王为编说,“当时研制试爆原子弹呈举国之力,千千万万人或直接或间接参与,那些防化兵、进入蘑菇烟云取样的飞行员都冒着生命危险,他们更加可敬,而我只是做了我分内应该做的工作。”这也是在采访中,王为编反复强调的。
听了王为编的故事,令人热血沸腾。雁塔路社区党支部书记王珍珍说:“这样的人、这样的事、这样的奉献,实为我辈追寻之楷模。”结合“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党史学习教育,社区开设了多场党课,邀请王为编为更多的人讲述“两弹一星”奋斗者的青春故事,让英雄的事迹永远流传下去。
记者 顾荣
责任编辑:胡睿琳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