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荒凉偏远的黄土高坡上,一些白色建筑零星分布,那是一线采油工人的生活区。方方正正的院子里,微微有些泛黄的树叶在风中摆动,围墙上几个彩绘的福娃很是抢眼。一堵墙挡住了秋天的寒意,也挡住了恶劣的自然环境,院里的花儿、草儿都长得格外精神。忙碌的工作之余,好动的小伙子们在篮球场上赛起球技,爱美的 “采油女”在健身器上甩甩胳膊、踢踢腿。在采油五厂114井区工作的陈艳波说: “在这里工作才不到一年,对井区已经有一种家的感觉了。”
听说要参观她们的宿舍,陈艳波高兴地拉着记者一间间地看。女孩子的屋子,干净整齐不言而喻,倒是窗帘吸引了我的注意,拉开一看,上面竟然是员工的照片。陈艳波说: “井区将员工的生活照片、集体合影、先进个人图片,配以格言警句,喷绘制成 ‘文化窗帘’,悬挂在每个员工宿舍、活动室甚至生活区走廊内,在潜移默化中,这里就产生了一种家的温馨感。”宿舍墙上是一个个相框,将姑娘、小伙子们的笑脸都记录下来,也记录了他们工作、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说起刚来时的情景,陈艳波有些腼腆地笑了。一个二十五岁的女孩儿,离开宁夏老家来到荒凉的山沟里,虽然有同事的陪伴,还是常常因为想家而偷偷哭,结果是大班班长的一碗泡面让她感受到了家的温暖,也开始学着去适应艰苦的生活。现在,陈艳波说: “在这个井站工作,总是带着一种主人翁的意识,尽量把负责的每一件工作都做到最好。”
每个到一线工作的石油工人或多或少都会和陈艳波有共同的经历。因此,采油五厂在基层文化建设方面,采取多种途径,努力为员工营造一种家的氛围。在职工生活区的走廊里,两边的墙上装饰着花篮,旁边是他们的工作照,定期更换,看看谁这段时间表现出色。就连屋顶的灯罩上也写着格言、警句。同时,井区给每个员工建立了生日档案,每逢员工过生日,都会精心准备一份生日礼物,大家一起举办生日晚会,送去温馨的祝福,即使亲人远在他乡,也让他们感受到家的温暖。
在企业的宣传科,还专门设立了书画室,陈列着职工的书画作品。每年的工作摄影作品,厂里也会制作成册。企业还鼓励大家一起动手制作 “安全与我同行、幸福伴我一生”的安全漫画墙,运用幽默、诙谐的图画,讽刺日常生产中存在的各种不安全行为。
这些细小措施营造的氛围让职工感到温暖,也让井区成为他们的第二个家。本报记者 柳江河 实习生牛柊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