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台 “宋氏顶镐器”在地震中诞生,在抗震救灾的关键阶段派上了大用场。这台设备的发明人是西安机务段一名普通检修工,他叫宋尚斌。
今年57岁的宋尚斌从参加工作起就一直和机车走行部打交道,今年已是第39个年头。检修机车走行部是个苦差事,下苦力,钻地沟都是家常便饭。宋师傅是个能吃苦的人,无论春夏秋冬,在地沟下一干就是一整天,风吹日晒练就了一身技术过硬的真本领。他平时爱琢磨,平时没事时总想着咋样能把活干的更好,更省力,他爱自制工具、配件,在班组中便有了“爱鼓捣”的名声。
今年四、五月间机车走行部前悬挂壁螺栓折断故障率较高,给行车安全带来隐患。这一问题让检修机一组的工长孙福民寝食难安。更换机车前悬挂壁螺丝十分复杂:必须先将库外机车引入库内,用电动驾车机将机车架起,再调动天车将重达近百斤的铁墩吊入地沟内,用人力将铁墩安放在电机空心轴下支起空心轴后,才能对断裂的螺栓进行更换。往往一干就是近三个多小时,这样就会延长机车检修时间,影响机车的交付运用。
孙福民立刻想到了宋尚斌。“老宋,你干活爱捉摸,脑子好使,你给咱想想办法,咋样能不那么费力就换掉悬挂壁的螺丝?资金、协调上我给你支持。”工长的一句话给宋尚斌套上了紧箍咒。
此后的十几天时间里,宋尚斌一有空就掏出纸和笔写写画画,几乎到了痴迷的境地。他在研究制作一种新工具,携带方便、好用,同时又承受住支撑电机空心轴的应力。为了设计合理,他在家里专门翻阅了材料力学、金属材料学等专业书籍,反复在材料重量和受力情况间权衡,为了画好图他专门跑到车间技术室请教有绘图经验的大学生,学习如何标注。
5月12日下午14时28分,宋尚斌正在班组专心绘制他的图纸,突然一阵地动山摇,玻璃窗发出剧烈的晃动声,警觉的人都纷纷向楼下跑去,宋师傅专心于自己的研究竟没有丝毫反映。站在旁边的工长一把拉起他就跑,走到楼梯拐角看到如注的人流,他才如梦初醒。这时一楼到二楼间的缝隙里已有不少水泥块掉落下来。
来到紧急避难的广场上,宋尚斌稳了稳心神后便又掏出了刚刚带出来的纸和笔,继续进行设计。一旁的工长劝他: “老宋,都地震了,还设计啥,别太难为自己啦。”宋尚斌说: “地震了,一线用车就更紧张了,我得抓紧时间呀,你看我的图纸都设计好了,我得抢时间把这东西整出来。”正是在这种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恒心下,宋尚斌利用地震后的几天时间,造出了一台方便实用的顶镐器:中间是一根长约1米3的空心铁管、两头是两个直径60厘米的法兰盘,在铁管和法兰盘之间是起加强作用的铁板,经过认真的应力计算,完全能够承受电机空心轴产生的力。
制作好的 “宋氏顶镐器”很
快就投入使用,由于这台设
备重量轻,使用方便、安
全,在试用阶段就成了三个
机械组的 “宝贝”,大家轮
流来借。机三组工长宋北峰
说: “更换悬挂臂U型梁、
调整电机空心轴间隙、拆卸悬挂臂螺栓, ‘宋氏顶镐器’都能派上用场。许多库外停留车现在不用引入库内就能进行检修,工作难度和强度都降低了,工作时间也缩短了一半,小东西解决了大问题”。(赵晓雨 丁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