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秋季开学之际,在没有收一分钱赞助费、借读费的前提下,西安市雁塔区的近两万名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就近顺利进入区内各公办学校就读。雁塔区教育局赵之光局长说,从今年下半学期开始,他们区内义务教育阶段的公办中小学校,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学的借读费全部免除,仅此一项总金额就达到1000万元。
给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求学方面和市民子女一样平等的待遇,只是雁塔区为构建和谐社会,切实维护外来务工人员合法权益,让包括外来务工人员在内的所有市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一项具体措施。
从今年8月21日启动“新市民”援助服务工作以来,该区在以“红头文件”的形式把外来务工人员统一称为“新市民”的同时,他们从维护外来务工人员的切身权益出发,以工会维权为平台,有效整合社会资源,率先在全国首家推出针对外来务工人员的《新市民援助服务工作》,动员和组织政府职能部门和社会各界,多头并举,共同构筑起社会化维权的大格局,成功地开辟了一条在社会大转型时期如何为“农民工”维权的有效途径。
新称谓催生维权大格局的形成
9月7日上午,雁塔区等驾坡街道举行了“融入大家庭,共建新家园”主题教育活动暨《新市民证》颁发仪式,200余名外来务工人员从区委书记杨殿钟、区长吴键等领导手中领到了新市民证。来自四川的王有萍手捧着新市民证激动地说:“拿着这个市民证,我就真正成了雁塔区的人,现在和西安市民享受一样的待遇,今年孩子上学都没有交借读费。我会像热爱家乡一样热爱雁塔、热爱西安。”从她内心涌出的那份真情感染了在场的人。
与等驾坡200名外来务工人员一样被称为新市民的人在雁塔区就有40万之众。8月21日区委、区政府专门下发了“红头文件”将生活、工作在雁塔区的“外来务工人员”、“农民工”、“外来人口”等统一规范称谓为“新市民”,并要求在以后区内的各种文件、资料以及讲话、口语中一律使用“新市民”的称谓。
给外来务工人员以市民的待遇。这句话不仅仅停留在称谓上。雁塔区委、区政府同时下发了《关于开展新市民援助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并向外来务工人员颁发了《新市民生活指南》。主要目的就是协调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发挥各自的优势,组织社会资源,从法律援助、子女就学、看病就医、生活援助、就业指导等方面对外来务工人员提供全方位的帮助,形成多方联动,切实解决侵犯外来务工人员权益的突出问题。
经过一月的运行,按照援助服务工作的七大内容和分工,劳动和社会保障、司法、卫生、教育、工会、民政、计生、体育等部门还制定出各自援助服务工作的细则。9月18日,区上又成立了新市民援助服务工作领导小组,以工会困难职工援助中心为依托设立“新市民”援助服务中心,援助中心办公室就设在工会。与此同时,全区8个街道也成立了相应的援助服务中心及工作机构,初步建立起了“党政领导亲自抓,工会组织搭好台,机关部门齐动手”的外来务工人员维权工作的新格局。一个社会化维权的大格局就在“新市民”的理念的催生下浮出水面。
工会地位在援助
服务中日益提高
雁塔区总工会主席李小串在向省总工会作“新市民”维权工作专题汇报和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干了15年的工会工作,没有近一个月来干得充实、干得有意义,在为新市民维权的工作中,我找到了工会为新市民服务的新感觉!”
李主席所说的这个新感觉来源于区委、区政府把“农民工”的维权工作上升到建设“和谐雁塔”的高度认识,并给予前所未有的重视和支持;也来源于各职能部门把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当成各自工作的重中之重,采取了有力措施,形成维权的强大合力,开创了“农民工”维权的新局面。在各部门各自单独维权变成社会整体维权的时候,在大家都为外来务工人员解决维权方面突出问题的良好氛围中,工会组织的维权领域在不断拓展,工会维权的职能和层次在深化,工会组织为包括外来务工人员在内的广大职工服务的作用得到各方面的认可,工会的地位在切实维权中得到提高。
李岗是西安方和餐饮有限公司的一名员工,十几年前,他从秦岭深山中来到西安打工,先后干过洗车工、电焊工等,来自各方面的歧视让他感受到了世态炎凉,他也因为和城市不能相融,丢掉了好几次工作,加之合法权益处处受到侵害,他在西安可谓是举步维艰。新市民援助工作开展以来,他提出要求加入党组织和工会组织。他在给区委书记杨殿钟的信里说:“我在享受新市民待遇的时候,我感到了政府和工会组织的温暖,新市民援助工作让我们这些外来务工人员活得有了尊严!”
让“农民工”活得有尊严是他们来城市的最基本要求。杨殿钟说:“衡量一个新市民的幸福生活的条件最起码有三个,一是有活干,二是能拿工资,三是在生活和工作中有尊严。”而这三个条件要通过维权来实现。那么又如何为“农民工”维权呢?他们便建立了新市民援助服务工作新机制,这个机制是在整合社会维权资源、依托工会维权机构建立的社会化维权大格局,工会在协调各方维权的时候发挥了重要作用,工会的影响力日益得到提高。李小串说,现在像李岗这样要求加入工会组织的新市民还很多,下一步,区总工会要借助援助工作的深入开展,不断加强非公有制企业的建会力度,尽快使那些想入会和必须入会的新市民加入工会组织。
做好援助服务工作就是切实维权
据陕西社会科学院民意调查中心最新发布的《外来工融入社会调查评估报告》称,外来务工人员的生存压力主要来自老板,具体表现在工资太低、工作时间长、工作强度大、拖欠工资、克扣工资等问题上。当他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他们大多会选择忍受,也几乎没有人去寻求司法、劳动、工商政府以及工会、妇联等机构的支持。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他们对政府和这些机构缺乏认识和信任。针对这一现状,在启动援助服务工作以来,雁塔区的各职能部门依托援助服务中心先从援助和服务入手,真正解决侵害“农民工”权益的突出问题,把切实维权落到实处。
9月12日下午,雁塔区鱼化街道援助服务中心对辖区内新市民的年龄、工作、家庭生活等情况进行登记,建立了援助工作台帐。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他们对生活困难的家庭发放了医疗补助金和医疗卡;15日下午,街道举办了“新市民”篮球队成立仪式,开展了新老市民篮球赛。像这样的宣传、文体、援助服务自此项工作开展以来,在雁塔区的各个街道就未间断过。在开展援助服务工作中,各协作单位更加大了具体维权的力度,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与市容局联合为外来务工人员解决就业岗位300个,并建立了劳动维权机制;区教育局着重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入学问题;区文明办开展了“深入都市生活,争做文明市民”的活动,发放新市民生活指南5000余本……据区总工会主席、区新市民援助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李小串介绍,援助工作开展一个月来,七大职能部门正在按照自己的援助服务项目完善援助制度和具体措施,众志成城,大家都在用援助服务的业绩来保证“切实维权”惠及每一个新市民。
新市民待遇在维权成果中凸现
今年34的高宏利来自宝鸡市的一个偏远小山村。五年前,患有先天性小儿麻痹的他来雁塔区打工,卖了一段时间的报纸后便修起了鞋。8月下旬的一天,一位前来修鞋的当地居民告诉他“你和我们一样可以享受市民待遇了。”他还有点不相信。之后,为了孩子上学的问题,他抱着试试的想法,来到电子城街办新市民援助服务中心,结果一分钱的借读费都没有交,孩子就被安排到电子城小学上学。让他高兴的事还在后面,援助中心还给他发了一张医疗优惠证,凭着这个证就可以在雁塔区内12家医院免挂号费看病,还有免50%的住院床位费、30%的手术费等等优惠政策。这样优惠政策就是解决新市民就医难,维护他们权益的具体措施。
记者从区新市民援助中心办公室得知,援助工作开展一个月来,区卫生局已对1000余名困难“新市民”发放了就医优惠卡,为他们优惠2000余元。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设立了维权办公室,将原来办案时间由30日内结案缩短为15日,切实为新市民排忧解难。劳动监察大队及时出击,为兴善寺西街的十几名新市民共讨回5个月的工资50余万元。区司法局进一步规范司法援助程序,聘请了10名法律志愿者,义务为新市民提供法律咨询、诉讼代理,他们还主动深入建筑工地,对外来务工人员进行法治教育和服务,完成指派援助案件4起。区总工会为新市民子女发放困难助学金3万元,区民政局还把新市民子女就学纳入福彩助学范围。
雁塔区新市民援助服务工作开展一个月来,在诸多领域都取得了丰硕的维权成果,外来务工人员的“市民待遇”就在这一点一滴的维权成果中凸现出来。
在社会大转型时期,在中国二元社会结构问题需要解决的时候,他们开辟了一条社会化维权机制建设的有效途径,一个社会化维权的大格局已在雁塔区日益发挥出重要的作用,他们为此做出的意义非凡的举动必将会推动和谐社会的建设和城市化的进程。
■本报记者 阎冬
责任编辑:sxworker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