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过后,大批农民工开始涌入城市。为了促进农民工就业,各地政府纷纷出台了多种措施。但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由于对细节问题重视不够,政府部门的帮助往往事倍功半。细节决定成败,如何更加有效地帮助农民工找到合适工作,需要政府部门多动脑筋,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2006年春节前,西安市有关部门为帮农民工找工作,征集到2000多个用工信息,在年后向农民工免费发放。但正月初八上班后,到指定地点求职的农民工却寥寥无几。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西安各大劳务市场挤满了提前进城打工的农民工,为了一份工作苦苦守候着。在采访中,记者向很多农民工问及有关部门提供公益性岗位的事,很多人都说不知道,少数听说的人也不知上哪儿去报名。
一些农民工告诉记者,由于条件所限,他们不能经常收看电视或阅读报纸,这样就错过了上面偶然登载的公益性岗位信息。如果政府部门能够在劳务市场、车站等农民工经常聚集的场所竖立告示牌,将公共职介机构联系方法、近期公益性岗位信息等在上面公布,或者把这些信息在报纸上长期公布,对他们找工作将大有帮助。
一块小小的告示牌对农民工就业就大有裨益,其中折射的问题值得我们深思。当前,各地为农民工送岗位、送服务的“春风行动”往往是在某个时段集中举行,受益的只是一小部分农民工。如果有关部门能从农民工的实际出发,根据他们的出行规律、接受媒体信息的频率等特点来进行宣传和帮助,无疑将大幅度提高农民工的受益率。归根到底,还是一些地方和部门“以我为主”的思想过重,对细节问题重视不够,使得促进农民工就业的活动流于形式化,这些“细节”特别需要注意和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