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已47岁的周西平已明显发福,他中等个头,微胖的身材、在接受记者采访的两个小时里,他的脸上始终挂着笑容,这笑容里透露出关中人特有的憨厚和慈善,这一切与他十多年来四处奔波找工作的经历联系起来,多少让人有些出乎意料。
周西平原来在西安锦花木器加工厂工作,由于在车间工作出色,后调到厂供应科上班,勤恳认真的他以优异的成绩回报着企业的信任。然而,1994年要修西安南门广场,企业恰好处于拆迁范围之内,自此工厂关闭了,周西平也失业了。
在周西平眼里,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将他一下子推进了茫然无措的境地,没有了工作,也就没有了收入,更可怕的是,他家住的房子也要拆,必须去租房居住,房租成了必不可少的开销,加之当时孩子还小,周西平感叹着说,那两年其实是他最难的时候。他爱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就从一家集体办的服装店失业回家,仅靠给人打零工挣钱,收入很少。当时,周西平的艰难处境可想而知。
艰难归艰难,日子还得过。在外租房两年后,周西平回迁到明德门小区的安置房里,这下总算有个家了。这期间,他一直没有停止找工作。
尽管这些工作都是短期临时性的,但为了生存,周西平都尽职尽力地去干好。几年时间里,他先后在街办、市容、派出所、交警支队等部门干过。在派出所时,他是专门办理暂住证的,当时根本没有工资,他的收入就是办证的提成。为此,他在张家村附近日夜奔走,有时半夜12点了还在工作,面对众多的流动人员,他苦口婆心地劝他们办理暂住证,讲办证的好处。有的流动人员偏就不办,百般狡辩,周西平只能讲政策,一次又一次地上门,有时为了一个人,他要跑好几次,直到半夜才能见到人。
去年,通过西安市职介中心介绍,周西平有了现在的工作:在市政府市长楼当门卫。对于这份工作,周西平坦言,他自己非常珍惜,绝不容自己工作中有任何失误,有时家里有事,他也会尽量安排在周末去办,尽量不要请假影响工作。相对于以前打工的日子,现在的工作更让他心里踏实,因为他到这里后签有劳动合同,单位也为他办理了养老保险,这是让他这个年龄段的人最感宽慰的。今年,周西平的女儿考上了大学,更让他觉得生活有了盼头。他说,女儿很懂事,完全体谅家里的难处,现在学习非常用功,成绩挺好。
在采访的最后,周西平说,他来市政府工作以后,单位上对他很关心照顾,他要感谢市政府机关事务管理局人事保卫处。现在,他最大的心愿就是脚踏实地地干好工作,以回报社会上众多好心人对他的帮助。■本报记者 朱碧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