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笔者在走访中发现,相当一些企业的职工档案不完整,有的乡镇企业和私营企业根本就没有职工档案,尤其是下岗再就业人员,原档案竟然不知去向,许多职工档案不明不白地流失了,这种现象应当引起有关部门的注意。
职工档案流失主要在于:职工的档案意识薄弱。用工制度改革后,职工的就业有了更加灵活的选择,于是一些职工便有了错误的认识,觉得有没有档案无关紧要了。于是,跳槽或下岗再就业后,便忽视档案转移的及时办理,天长日久,便很难找到档案了。用人单位的责任缺失,一些用人单位在招聘员工时只重能力,不看档案,既不接受职工的原档案,也不建职工的新档案。有的则打起小九九,害怕建档要承担相应的责任,有意识地让职工永远当着临时工,以便呼之即来挥之即去,更不为职工的今后着想,以不负责任的态度,将职工变成“黑户”人员。企业改制的管理疏漏。有的企业在改制中,出现档案管理混乱或无人管理的现象,既不移交劳动部门托管,也不让职工自己保存,改制后职工档案随着企业一起消失。加之一些地方劳动部门的托管费用较高,下岗职工原本就生活困难,着实难承担这笔费用,不少职工也就放弃了档案的托管。
职工档案不仅是职工的履历,也是个人的信息库,就业上岗,职称评定以及今后退休都少不得档案的凭证,一旦档案丢失,很多事就有嘴说不清,势必会给职工的切身利益造成侵害。对企业来说,不重视职工的档案管理,无形中会给职工的心理、工作积极性的发挥造成负面影响,会让职工感到自己不是企业的人,“主人翁”的责任感也会随着档案的丢失而丢失,使企业失去凝聚力和向心力。同时,也会引发新的社会矛盾。有鉴于此,有关部门应采取必要措施,加强对企业职工档案管理的监管力度,尽快制止职工档案的流失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