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职业培训教育是职工的权利,提高职工队伍素质是企业的义务。随着技术进步的深入推进,企业越来越需要一支技术精、能力强、素质高的职工队伍做支撑,职工也深刻地意识到缺乏过硬的本领已无法适应社会的需要。然而,笔者调查发现,由于一些企业观念陈旧、认识不足、培训形式单一、课程老化、针对性不强,使得职工教育培训要么停滞不前,要么不受欢迎。
患得患失怕投入
企业的教育培训,通常具有投资小、见效快、形式多样、方法灵活的特点。但是现实中,一些企业领导对此认识不足,只注重从大中专院校、技校以及人才市场等“外部”招纳贤才,而不注重自己培养。如有的把职工入厂教育、岗前培训和岗位充电视为社会或职工自己的事情,对职工培训工作患得患失,总认为在用工制度越来越活、人员跳槽日益频繁的今天,“人力资源社会化已成趋势,只要掏钱没有招聘不到的人才”,因此,压缩、削减、挪用职工教育培训经费,殊不知,即使企业可以招募到合适的人员,但是大家都不“栽树”,何以能“乘凉”?这样做不利于增强职工的向心力,最终也会导致企业丧失发展后劲。
学用分离没用处
在有的企业,培训偏重理论知识,局限于做读书游戏,好像只要将书本上东西学一学、考一考就达到了目的。这使大多数接受培训的职工感到学用成了两张皮,收效不大。如有的举办安全教育,整天从理论概念到专业术语,从工作感受到纪律要求,大家越听越不明白,考试虽然个个成绩不错,但到了实际中或面对问题时,却一筹莫展,工作一再出错。如有的为更新管理理念,给所有干部发最新最时髦的理论书籍,写心得体会,开学习交流会,大家说的还是书上写的那些,很少有人能和工作实践联系起来谈问题。
形式主义真无奈
目前,一些企业特别是传统国企,职工对那些形式主义的说教式培训颇感无奈,十分厌烦。典型的有:“过场型”培训,如为了应付上级下达的培训任务,有的出一套试题印成考卷让职工照“本”答题,以示教育;有的会议抽闲讲几句,美其名曰“以会代训”。二是“报告型”培训,每次培训领导主讲成惯例,讲课脱离教材,以讲形势、做报告代替培训的现象较普遍。三是“吹牛型”培训,不顾实际,离题乱吹,把道听途说或外出观光的所见所闻当成培训内容,结果讲者津津乐道,听者不知所云。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的内外部环境和职工自身条件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职工对教育培训的内容、方式、途径的要求更加实际,更加多样化,改变传统模式,按需施教,保障职工对新技术新技能的受益权的呼声越来越高。
那么,职工需要什么样的培训呢?据笔者了解,诸如贴近岗位的“自编自讲式”培训、针对新技术的“专题讲座式”培训、增强开发创造能力的“启发式”培训等,针对性、实践性、互动性突出,掌握相对容易,很是受职工欢迎。
责任编辑:sxworker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