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央区政府免费上门培训富余劳动力记事
西安市未央区在组织城郊富余劳动力劳务输出工作中,为了激发辖区农民参加区上举办的免费技能培训班学习一技之长的热情,该区劳动就业局用汽车将培训设备拉到农民家门口,进行“上门培训”,为该区劳务输出和农民工技能培训探索出一条新路子。这一举措受到农民朋友的交口称赞,他们形象地把这支流动技能培训队伍称作技能培训“大篷车”。
日前,未央区劳动就业局就业培训中心主任毛冬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道出了该区技能培训“大篷车”的来历——
村民曾对免费
培训态度漠然
去年年初,为配合劳务输出工作,未央区开展了为城郊农民送信息、送培训、送就业的“三送”活动。根据以往劳务输出的经验教训,未央区劳动就业局决定把“三送”活动的重点放在“送培训”上,所以,活动开展起来后,区劳动就业局立即就推出了农村富余劳动力免费技能培训班,并对辖区农民进行了大量宣传。出乎他们预料的是,农民朋友对政府的这一举措却应者寥寥。劳动就业局推出了家政服务、计算机、电工、电焊等数个培训项目,原计划每个培训项目报名人数达到15名就可开班授课,谁知两个月过去了,每个班的报名人数还不足8名。就在这时,该区劳动就业局于春节后组织输往广东的70名劳务人员中,有一大半又跑了回来。这些跑回来的劳务人员向劳动就业局反映:人家要的是有技术的人员,我们这些人一点技术都没有,只能干那些脏、重、累的活,工资开得也很低,觉着不合算,我们就跑了回来……这一现象的发生更引起了未央区劳动就业局对技能培训工作的重视。但一方面是农民工缺乏技能,另一方面却是农民朋友对政府举办的免费技能培训漠然视之,劳动就业局有关领导和工作人员都为此大伤脑筋:怎样才能调动起农民朋友参加技能培训的热情呢?
一个电话“打”出
技能培训“大篷车”
“去年4月初,我们接到了一个电话!”介绍到这里,毛冬梅主任有些兴奋,声音不知不觉提高了,“电话是赵村村长打来的,这个电话让我们眼前一亮……”
赵村是未央区的一个大村,位于?河和灞河交界处,全村有10个村民小组,人均只有三四分耕地,人多地少的矛盾很突出。去年4月7日,赵村村长在向区劳动就业局报告该村动员农民参加免费技能培训情况时说:“村民们都说政府对农民进行技能培训的政策很好,但大家都觉得路太远,参加培训往返几十里路很不方便。如果你们能把培训班放到我们村上办,大多数村民都会参加的,培训场地由我们村上提供……”赵村村长的建议让劳动就业局领导茅塞顿开,他们立即表示可以满足赵村村民的愿望。随后,劳动就业局召集就业培训中心有关人员对农民朋友冷落免费培训的因素进行分析,认为主要有四个原因阻碍了农民朋友迈进免费培训班的脚步:一是认为免费培训是劳动就业局在搞“政绩工程”,走走过场而已;二是对不花钱的培训心里没底,认为天上不会“掉馅儿饼”;三是培训班设在劳动就业局院子里,远离农村,农民参加培训往返一次要走十几里甚至几十里路,确实很不方便;四是农民朋友对参加培训后能否“派上用场”心存疑虑。
找到农民朋友冷落免费培训的根由后,未央区下一步的“送培训”工作思路一下清晰起来。
4月14日,满载培训设备的四辆面包车开进了赵村,这次开办了家政服务和电工两个培训班,培训村民60余人。在赵村的“上门培训”很快就在全区农村产生强烈反响,许多村子的干部纷纷要求也在他们村“上门培训”。随后,区劳动就业培训中心又将设备拉到王家棚、六村堡等中心村对村民进行“上门培训”,同时也鼓励附近村庄的村民就近参加——就这样,未央区技能培训“大篷车”就在农民朋友中叫了起来……
一年间3000余农民受培训
毛冬梅主任说,从那以后未央区“送培训”工作就红红火火地开展起来,截至目前,共培训农村富余劳动力3000多名,其中,大部分人已经走上了外出务工的道路。今年,他们总结了去年的经验教训,除继续坚持“大篷车”上门培训外,还在一些农村人口相对集中的街道办事处、乡镇和村落相对集中的中心村开办了常年培训班,为附近村民提供长期方便。并把培训重点放在“订单培训”上,尽最大可能让农民把学到的技能都“派上用场”。最近,他们还在与有关方面协商,争取年内打通境外劳务市场通道,不但让未央农村富余劳动力走出家门,还要让他们走出国门…… ■本报记者 文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