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机械冶金建材系统新职工入职思政第一课走进汉钢公司
本报全媒体记者 牟影影
开栏的话
3月5日召开的全省工会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强调,各级工会要以全面推进“陕西工人大思政课”为抓手,充分发挥工会“大学校”作用,深化构建工会“大宣传”格局,创新打造工会“大思政课”课程,搭建用好网络“大平台”优势,推动工会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高质量发展。
为此,本报从今日起开设《讲好讲深讲活“陕西工人大思政课”》栏目,促进各级工会打造一批新时代陕西工会宣教工作品牌。
“从看火工到烧结工长,再一步步成长为管理者,我的每一步都走得坚实有力。”
“创新绝非偶然的灵光一闪,而是将工匠精神锻造成为破解难题的‘金钥匙’。”
……
3月20日,在陕钢集团汉中钢铁有限责任公司旅游接待大厅放映室内,省劳动模范王志春、陕西产业工匠人才李新军相继讲述与企业同成长、共命运的故事;在中厚板生产厂区中控室,00后职工李伟在岗位上分享入职感受;在动力能源中心室外,青年职工代表畅谈成长经历。
这是凝“新”铸魂·“智”造未来——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省机械冶金建材系统新职工入职思政第一课的第二场……一堂以“钢花‘注’魂凝壮志百炼成‘岗’担使命”为主题的思政课正在开讲。
60余名老中青三代职工代表齐聚一堂,共话成长,课堂从企业展厅到生产车间,再延展至室外场地,全程以新形式为载体、借新场景添活力、用新思维启新程。
从展厅内的一幅幅照片,大屏幕上的一帧帧画面,生产车间的一个个实景,生动展现着钢铁工业的沧桑变迁。从传统冶炼到新型材料研发的转型历程,从节能减排到循环经济的创新实践,从创业的筚路蓝缕到如今的行业担当……这一路的历程,无不令人心潮澎湃。
讲述者娓娓道来,职工听众频频点头,现场不时响起热烈的掌声。
此刻,一场别开生面的精神洗礼与成长交流在这里交织碰撞,共同奏响产业工人奋进的时代强音。
“岗位是成长最好的课堂。”职工李鑫深刻领悟道,“‘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绝非仅仅是技术课题,它承载着一代代汉钢人‘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奋斗答卷。”
中厚板生产厂区,炽热的钢坯在轧机的巨大压力下逐渐延展,发出沉闷而有力的声响。“能吃苦、肯学习,走好、走稳每一步,方能行稳致远。”李伟朴实的话语,道出全体新人心声。
扎根新岗位、拥抱新挑战、争做新标杆。
“年轻人要有挺身而出的勇气和担当,主动承担一些任务,这既是磨练,更是激励。”青年职工吴诚诚说。
这堂别具匠心的“思政课”,将思政教育与职工工作实际紧密相连,把党的理论、工会的关怀以及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以职工喜闻乐见的形式传递到一线,是陕西工会积极构建大思政格局的生动实践。
聆听了这堂特殊的思政课后,新职工胥京感触颇深:“前辈开疆拓土不易,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奋斗者就要敢闯‘无人区’,勇蹚‘深水区’。”
躬身力行践初心,匠心如磐续华章。李新军认为,对于工匠精神的传承,既要有技艺的“硬核交付”,更要有匠心的“同频共振”。
省机械冶金建材工会主席刘小萍说:“我们把思政课设在车间班组,就是要用‘钢水浇筑’般的热度铸魂育人。通过劳模讲述、岗位实践等立体化教育,帮助新职工系好职业生涯‘第一粒扣子’,培育新时代产业工人的精神风骨。”
责任编辑:白子璐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