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机械冶金建材系统新职工入职思政第一课走进秦川机床工具集团——
本报全媒体记者 牟影影
“这样的思政课太实用了!不仅让我们在思想上得到洗礼,更实实在在帮我们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难题。”新职工杨来郡激动地说。
春日暖阳倾洒三秦。3月28日,一场别开生面的思政第一课——“‘秦’心传志铸匠魂数智引领开‘芯’章”在秦川机床工具集团生产现场开讲。
这是凝“新”铸魂·“智”造未来——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省机械冶金建材系统新职工入职思政第一课的第三场示范性活动。
活动伊始,技术研究院设计师姬康站在机床旁,向50余名职工讲述企业研发的核心产品、技术攻坚、智能制造以及科技创新亮点。
车间内,整齐排列的智能化生产线与机器的轰鸣声交织成独特的课堂背景。卧式加工中心处,新职工频频向老师傅请教着加工的各项参数。
“这样的现场授课形式新颖、干货满满。让每一位‘新学生’都能领略到公司强大的制造实力。”新职工纷纷点赞。
“1990年,集团研发设计的碟形双砂轮磨齿机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原技术研究院院长田沙话音刚落,掌声瞬间响彻整个企业展厅。
从1965年三线建设时期攻坚齿轮机床国产化,到新世纪打破国际技术垄断、实现高端数控机床自主可控,再到如今布局智能制造新赛道……田沙深情回顾了秦川集团60年的发展之路。
杨来郡感慨道:“前辈们‘板凳甘坐十年冷’的坚守,书写着精密制造领域从跟跑到领跑的工业传奇,让我们读懂了中国装备制造业崛起的密码。”
在秦川集团奋进征程上,“全国机械冶金建材行业示范性创新工作室”领衔人侯海峰以创新领航,省劳动模范张国辉坚守一线精雕细琢,青年优秀职工孔彪彪逐梦数字化浪潮……他们接力传承、匠心智造。
产线为“课堂”,匠心作“教材”。
“俯下身子沉下心!”讲述中,张国辉的话质朴却有力,给年轻人莫大的启发。
学习和创新是永恒主题。新职工杨志坚领悟道:“身为秦川新力量,既要消化吸收成熟的经验技术,又要尝试将新技术、新理论、新观点应用于设计中。”
“将思政教育触角延伸至生产一线、车间班组,希望为职工带来思想层面深度启迪,让大家以劳模为镜、以技术为尺,为新时代产业工人铸就‘思想淬火+技术锻造’的成长之路。”省机械冶金建材工会主席刘小萍说。
责任编辑:白子璐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