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
新疆喀什疫情引发关注
出现的大量无症状感染者
也成为了专家学者们研究的焦点
近日,张伯礼表示
新冠病毒已经变异
呈现新的特点!
张伯礼最新研判:
病毒传染性增强,毒性减弱
10月26日,“人民英雄”、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重返武汉市,再次走访武汉市中医医院等多家战斗过的医院,探望新冠肺炎康复患者,跟进科研项目,合作培养人才。
2020年10月26日,张伯礼院士到访武汉市中医医院。长江日报记者 胡冬冬 摄
“从全球范围来看,第二波疫情已经到来。”张伯礼院士表示,美国单日新增超过7万例,法国单日新增超过3万例,英国单日新增超过1万例,个别国家单日新增量接近中国确诊患者总和,疫情严重程度已超过今春。
“我们国内疫情防控有力,像武汉这样大规模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不会再出现,但个别地区小规模暴发及散点、多地发生的情况很可能会出现。”张伯礼院士介绍,秋冬已至,疫情防控不可懈怠,目前应关注两个问题,一是围绕秋冬季可能出现的小规模反弹,做好人力、物资及组织协调各方面充分准备;二是还要重视做好康复患者的跟踪管理。
结合调研情况,张伯礼院士针对部分患者认识误区进行了解疑释惑。“个别康复患者心理压力大,我们要做好‘心理减负’,加大心理关怀。”
做好新冠肺炎的预防目前境外多国报告新冠疫情仍未见好转,我国个别城市依然存在中、高风险地区,故11月我们仍然对新冠肺炎不能放松警惕,再次提醒市民做好预防措施,保护自己和身边亲友。
(一) 尽量减少外出活动
1、从其他国家、地区以及国内中高风险地区返回西安的人员,为自己,也为他人健康,请一定严格按照要求配合疫情防控的各项工作。
2、减少走亲访友和聚餐,尽量在家休息。
3、减少到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活动,尤其是空气流动性差的地方等。
(二)个人防护和手卫生
1、建议外出佩戴口罩。外出前往公共场所、就医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或N95口罩。
2、保持手卫生。减少接触公共场所的公共物品和部位;从公共场所返回、咳嗽手捂之后、饭前便后,用洗手液或香皂流水洗手,或者使用含酒精成分的免洗洗手液;不确定手是否清洁时,避免用手接触口鼻眼;打喷嚏或咳嗽时,用手肘衣服遮住口鼻。
(三)健康监测与就医
1、主动做好个人与家庭成员的健康监测,自觉发热时要主动测量体温。家中有小孩的,要早晚摸小孩的额头,如有发热要为其测量体温。
2、若出现可疑症状,应主动戴上口罩及时告知社区就近就医。若出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可疑症状(包括发热、咳嗽、咽痛、胸闷、呼吸困难、轻度纳差、乏力、精神稍差、恶心呕吐、腹泻、头痛、心慌、结膜炎、轻度四肢或腰背部肌肉酸痛等),应根据病情,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并尽量避免乘坐地铁、公共汽车等交通工具,避免前往人群密集的场所。就诊时应主动告诉医生自己的相关疾病流行地区的旅行居住史或者接触史,以及发病后接触过什么人,配合医生开展相关调查。
(四)保持良好卫生和健康习惯
1、居室勤开窗,经常通风。
2、家庭成员不共用毛巾,保持家居、餐具清洁,勤晒衣被。
3、不随地吐痰,口鼻分泌物用纸巾包好,弃置于有盖垃圾箱内。
4、注意营养,适度运动。
5、家庭备置体温计、医用外科口罩、家用消毒用品等物资。预防流感、支原体感染等呼吸道传染病十一月流感、支原体感染等呼吸道传染病疫情进入快速增长期,这与呼吸道疾病传播的季节性有关。秋冬季节气温骤降、人们呼吸道干燥使得免疫力降低、室内活动增多等因素都增加了流感和支原体传染的几率。在流感、支原体感染的高发时节应减少外出,外出时建议戴口罩;多洗手,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和家庭卫生清洁;在公共场所中远离流感病人;生活要有规律,不要过于劳累;加强体育锻炼;孕妇要尽量避免去拥挤、热闹、人多的场所;小孩和老人等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可接种流感疫苗进行预防。预防出血热十一月在肾综合征出血热的流行高峰期内。呼吸道、消化道或直接接触病毒均可能引起发病。临床表现主要以发热、出血和肾功能损害症状为主。在流行高峰期间请广大市民做好个人防护,避免发病。
特别提醒公众:不去野外老鼠有可能生存的地方游玩,不在草地上坐卧、露营;不在不卫生的小饭馆就餐;有高热症状立即到正规医院就诊。预防病毒性腹泻病毒性腹泻好发季节在秋末冬初。感染对象以幼儿、学龄儿童和小学生为主。主要通过食用污染的水源、食品传播感染,易在幼托、学校出现暴发。
预防儿童病毒性腹泻的措施有:
(1)注意饮水、饮食卫生;
(2)培养饭前饭后洗手等良好个人卫生习惯;
(3)提倡母乳喂养婴儿;
(4)一旦出现严重腹泻者,应及时就医治疗。
雾霾天气注意个人防护近年来,随着国内经济的高速发展、机动车数量的增加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秋冬季节雾霾天气引起的污染事件屡见不鲜。雾霾天气对健康的影响尤其不容忽视。PM2.5重污染期间,推荐采用下述措施进行个人防护:
(1)尽量不要外出,减少室外活动或锻炼的时间和强度;
(2)选择密闭性较好的门窗,关闭门窗,防止室外大气污染物进入室内;
(3)外出时,佩戴口罩。戴普通口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护PM2.5,但效果不是特别明显。一些心脏或呼吸系统有困难的人(如哮喘、肺气肿)不宜长期佩戴口罩;
(4)外出时,不宜靠近污染物排放源;
(5)经常洗手,经常清洗食物或餐具。
关注室内微小气候,促进身体健康冬季取暖开始后,人们为了保暖,往往喜欢关门闭户,这样不利于室内室外空气流通,极易造成室内空气污染,并可能导致口腔、鼻腔、气管粘膜等处的毛细血管干裂出血,发生呼吸道感染和支气管炎等疾病。室内空气污染的来源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呼吸过程中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加;
二是人体皮肤、器官、衣服、鞋袜、被褥等发出的各种不良气味;
三是人体呼吸、咳嗽、喷嚏及从户外带来的微生物;
四是做饭或取暖时产生的有毒物质,如液化气或煤炉燃烧不完全时释放出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
这些有害气体和不良气味产生后,若室内过于封闭,通风条件不佳,必然造成室内小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有很大危害。为解决这些问题,室内应经常用湿抹布擦拭易落灰尘的地方,每天用湿拖布擦拭地面,保持室内的洁净度。另外还应定期晾晒被褥,选择空气条件较好的时候开窗通风(应不少于20分钟),必要时还可用醋蒸气进行消毒。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