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者相望于道,商旅不绝于途”,描绘的是古丝绸之路的繁忙景象。
陕西是古丝绸之路的起点。斗转星移,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推进,陕西省已成为中国向西开放的窗口和前沿,区位、交通等优势不断凸显。
省两会上,代表委员就建设内陆改革开放高地展开热烈讨论。大家表示,要以更宽视野、更大决心、更实举措,加快补齐开放短板,全力塑造新发展阶段竞争新优势。
自贸试验区改革创新步伐加快
“2020年‘长安号’开行3720列,开行量、货运量、重箱率均居全国第一。全省进出口总额增长7.3%,实际利用外资增长9.2%。”省人大代表、合阳县委宣传部部长李小鸽告诉记者,“在任务艰巨繁重、时局错综复杂的形势下,这些成绩令人备受鼓舞。”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20年,我省健全要素市场化配置机制,电力、交通等价格改革深入推进,国企“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全面完成,“僵尸企业”处置率87.9%;修订并落实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上线运行“12345”热线、“秦务员”APP、“好差评”系统和企业开办全程网上平台,省级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92.1%,实有市场主体增长12.1%。
2020年,我省加快自贸试验区改革创新步伐,宝鸡、西咸空港综合保税区通过国家验收,“央行·跨境票据通”首创跨境贸易金融新模式;开启空铁、公铁、海铁多式联运试点示范,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纳入国家示范工程;上合组织农业技术交流培训示范基地揭牌,杨凌农高会、丝路电影节成功举办。
省政协委员、西安培华学院理事长姜波表示,要积极推动与其他各省份就共建“一带一路”,充分发挥各地企业优势,进而形成互补,推动彼此在团结合作中形成差异化、多样化共同发展。他还建议,要不断加大开放型人才引进力度,引进一批一流的开放型管理人才,积极研究落实基层人才政策,鼓励外贸管理人才到区县去、到基层去。
推动文化产业创新发展
文化作为一种沟通纽带,在贸易往来中起着重要作用。在陕西,能时刻感受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魅力。
省政协委员、长安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刘吉发一直关注着陕西文化传承和文化产业创新发展。说起陕西文化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重要意义和发展机遇,刘吉发很激动。“一定要有创新思维。”他认为,陕西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要建设文化强省,就要加大文化创新力度,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丰富的文化资源,推动文化产业创新发展,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打造文化高地。
“文化志愿者的队伍也要壮大,让更多人参与文化建设。”刘吉发说,今年省两会,他的提案也都与文化有关,涉及黄河文化传承和发展、提高文化消费水平以及优化文化志愿者服务管理机制等。
改革引领 开放带动
过去的一年,我省通过改革引领、开放带动,内陆改革开放高地建设迈出坚实步伐。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1年,我省要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加快建设内陆改革开放高地。
省人大代表、扶风县县长齐军建说:“加快建设内陆改革开放高地,要按照政府工作报告的要求,深化共建‘一带一路’,增强市场主体活力,全力塑造新发展阶段的竞争新优势,努力让陕西成为全国乃至全球高端要素的引力场。”
2021年,我省着力畅通经济循环,紧紧扭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加快形成更高效率和更高质量的投入产出关系。同时,坚持高标准建设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发挥自贸试验区先行示范作用,推动外贸外资优化升级;大力优化海外仓、境外商品展销中心网络布局,发展保税维修、再制造、保税检测研发等贸易新业态;积极拓宽先进技术、重要设备、关键零部件进口渠道,建设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记者 王帅 王佳伟)
责任编辑:胡睿林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