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手机站 今天是 2025年3月31日 星期一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44649)
留言板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陕西新闻 西安市十七届人大六次会议开幕 2025年西安这么干
2025-03-26 08:46:55来源:华商网
分享到:
  字体:【

华商报讯(记者 白仲夏 任婷 陈团结)凝心聚力谋发展,改革攻坚谱新篇。3月25日上午,西安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在陕西宾馆会议中心隆重开幕。来自全市各条战线的市人大代表肩负人民重托出席大会,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神圣职责。

  大会会场庄重、气氛热烈,主席台帷幕正中的国徽在鲜艳的红旗映衬下熠熠生辉。主席台对面眺台上悬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信心、改革攻坚、真抓实干,创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西安实践迈出更大步伐!”的醒目横幅,鼓舞人心、催人奋进。

  开幕式由大会执行主席、主席团常务主席韩松主持。大会执行主席方红卫、王吉德、李婧、卢力群、康军、王凤萍、薛振虎、李宁君、杨宗科、韩强在主席台前排就座。在主席台就座的还有:市长叶牛平,十四届市政协主席岳华峰,市委常委王晓林、马鲜萍、贠笑冬、和文全、王晓江、杨建强、仵江、许克涛、魏宏及大会主席团其他成员,副市长,市政协副主席,市决策咨询委员会主任,西安警备区政治委员,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西咸新区管委会主任,西安文理学院党委书记、院长,陕西轨道交通集团董事长,有关正厅级领导同志,市政府秘书长,市政协秘书长。

  政协西安市第十五届委员会委员和有关方面负责同志列席开幕会。

  市十七届人大六次会议应到代表564人,出席本次全体会议的代表528人,符合法定人数。

  上午9时整,韩松宣布:西安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开幕。全体起立,奏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在热烈的掌声中,叶牛平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共分3个部分:一、2024年工作回顾;二、2025年工作总体要求和预期目标;三、2025年重点工作。

  叶牛平在报告中说,2024年我们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历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各项工作要求,深化拓展“三个年”活动,着力推进“八个新突破”重点工作,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有进,各项事业取得新成效。

  叶牛平说,一年来,我们贯通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陕西及西安工作提出的“五个扎实”“五项要求”“四个着力”重要要求,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推动特大城市治理现代化,坚持贯彻人民城市理念,推动城市发展方式加快转变、经济结构优化调整、发展动能升级转换,全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3317.78亿元、增长4.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实现1002.37亿元、增长5.3%,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4.9%、6.9%。

  报告从8个方面概括了过去一年的主要工作:稳增长、谋发展,经济运行回升向好;抓创新、促转化,科技产业共融互促;转方式、精治理,城市转型发展步伐加快;促改革、扩开放,发展潜力和活力有效释放;严保护、强整治,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办实事、增福祉,民生改善可感可及;防风险、守底线,安全基础更加稳固;改作风、强能力,政府效能不断提升。

  叶牛平说,新的一年政府工作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习近平总书记历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十四届七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和市委十四届八次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守正创新、先立后破,系统集成、协同配合,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更加主动融入和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锚定“六个打造”奋斗目标,笃定创新立市、产业强市、文化兴市战略,深化拓展“三个年”活动,聚力打好“八场硬仗”,以“深化六个改革”破解发展难题、激发动力活力,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为实现“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基础,创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西安实践迈出更大步伐。

  报告提出2025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5%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左右,进出口总值增长10%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以上,城镇新增就业18万人,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6%和7%,居民消费价格涨幅2%左右。

  叶牛平指出,完成今年预期目标必须坚持改革开路、干字当头,深刻把握和运用“五个必须统筹”的规律性认识,坚持系统谋划过程管理,坚持深化改革激发活力,坚持政策协同综合保障,坚持底线思维防范风险,利用一切有利时机和条件,真抓实干、埋头苦干,确保干一件成一件,以自身工作的确定性应对形势变化的不确定性,努力争取更好结果,重点做好11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更大力度激发内需潜能;二是更大力度增强创新驱动能力;三是更大力度推进产业强市建设;四是更大力度实施开发区效能革命;五是更大力度转变城市发展方式;六是更大力度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七是更大力度增强文化软实力;八是更大力度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九是更大力度建设美丽宜居城市;十是更大力度提升公共服务质量;十一是更大力度夯实安全发展基础。

  叶牛平要求,全市各级政府要充分发扬自我革命精神,践行正确政绩观,依法高效尽职责,改进作风抓落实,清正廉洁办实事,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法治政府、创新政府、廉洁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当好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和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执行者、行动派、实干家。

  叶牛平在报告最后说,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奋发进取、埋头苦干,扎实推进西安高质量发展,为全市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开幕会还进行了四项议程:审查西安市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审查西安市2024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25年预算草案的报告;表决通过西安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关于西安市人民代表大会有关专门委员会主任委员人选表决办法;表决通过西安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有关专门委员会主任委员人选。

  今年西安要办好这30件为民实事

  3月25日上午,西安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在陕西宾馆隆重开幕。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从会上获悉,2025年,西安要办好30件为民实事。

  1.提高民生保障标准

  1.提高养老金待遇。全面落实国家和省级部署要求,适当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和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市人社局、市财政局)

  2.阶段性减征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费。将参保单位缴费费率由7%降至6%,将灵活就业人员缴费费率由9%降至8%,为全市各类用人单位及灵活就业人员减负约39.13亿元。(市医疗保障局)

  3.提高财政补助标准。城乡居民医保补助标准由每人每年670元提高到700元;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标准由每人每年94元提高到99元;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基本生活最低养育标准由每人每月1800元和1500元统一提高到2200元;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平均资助标准由每生每年2000元提高到2300元;对中职学校符合条件的学生按每生每年460元标准减免住宿费;落实提高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政策。(市医疗保障局、市卫生健康委、市民政局、市教育局、市财政局)

  2.推动高质量就业

  4.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面向高校毕业生提供市场化岗位10万个、就业见习岗位2万个,扩大校招规模,加大机关事业单位、市属国有企业的高校招录比例,举办高校专项就业服务活动100场(次)。(市人社局、市公务员局)

  5.升级“家门口”就业服务。创建标准化就业服务驿站50个、高校服务驿站30个、零工驿站20个,开展“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等就业创业服务活动600场(次),城镇新增就业18万人。(市人社局)

  6.实施职业技能培训行动。围绕康养托育、文旅数字、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等重点领域,开展职业技能培训6.8万人次。强化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推进“订单式”人才培养,建设高水平专业化开放型产教融合实训基地20个。(市人社局、市教育局)

  3.提高办学育人质量

  7.持续增加学位供给。开工新建扩建高中8所。年内完成新建、改扩建中小学校、幼儿园11所,新增学位1.53万个。(市教育局)

  8.实施中小学生“护眼护心护身”行动。建设中小学校护眼健康教育指导中心40个、区域性家庭教育“护心行动”指导中心20个;为354所学校配备、提升硬质防冲撞设施,为100所学校设置护学通道。(市教育局)

  9.促进“五育”并举全面发展。推进“大思政课”建设,在全市设立20个“大思政课”校外实践基地;加强体教融合,全市义务教育学校每天开设1节体育课,课间休息时间延长至15分钟,举办全市中学生田径运动会和校园足球比赛;推动科教融合,发挥科普教育基地、博物馆的科普功能,组织中小学生科普实践和研学活动5万人次以上,开展院士、专家等“科学家(精神)进校园”活动20场以上。(市教育局)

  4.提高医疗服务能力

  10.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开展“优质服务基层行”,力促210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达到国家能力标准,达标率90%以上;改造提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中医馆,建成省级示范中医馆45个、中医阁100个。(市卫生健康委)

  11.降低群众就医用药负担。推进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全市二级以上医疗机构互认项目超过200项。推动集采药品进零售药店、民营医疗机构、村卫生室,实现区县全覆盖。(市卫生健康委、市医疗保障局)

  12.加强妇幼健康关爱。持续开展免费妇幼健康服务项目,适龄妇女“两癌”筛查20万人次以上,0—6岁常住儿童孤独症筛查60万人次以上,新生儿遗传代谢性疾病筛查率达到98%。(市卫生健康委)

  5.提质便民生活服务

  13.完善社区服务设施。完成65个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项目建设。(市民政局)

  14.健全基本养老服务体系。新建镇街养老服务中心5个、社区养老服务站30个以上、老年助餐点30个以上。建设线下适老化产品展销中心,完成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500户以上。(市民政局)

  15.增加托育服务供给。建成市级托育实训中心和3所区级托育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公办托育机构50所、社区嵌入式普惠托育机构60所、用人单位托育点5所、特殊儿童托育点3所,千人口托位数达到4.8个。(市卫生健康委)

  16.提高便民服务效能。创新“i西安”综合平台特色服务场景10个以上,新增高频服务事项1000项以上;新增新能源汽车充电桩报装、城市地下管网建设项目审批等“高效办成一件事”服务事项10项。(市数据局、市行政审批局)

  6.增强城市安全韧性

  17.做好地下管网更新改造。加强城市管道设施检测维护,新建改造燃气管道542公里、供热管道27公里、输配水管道45公里、排水管道39公里。(市城管执法局、市水务局)

  18.增强消防安全防范能力。建成投用西安市消防救援基地,新建改建消防站11个,为66个“三无”住宅小区建设微型消防站。(市消防救援支队)

  19.构建安全放心消费环境。新建消费维权服务站300个以上;打造规范化农村食品经营店10家以上、食用农产品信息公示规范化市场10家以上。(市市场监管局)

  7.提升交通出行便利

  20.加强交通设施建设。开通运营地铁15号线一期,城市轨道交通线路总里程达到422公里,打造地铁出入口交通微中心。完成幸福路北延伸项目主体建设,实现北辰大道与绕城高速贯通,推进鄠周眉高速建设。实施主干路微改造工程9项,次支路微改造工程72项,打通断头路8条。(市住建局、市交通局、市轨道集团)

  21.优化调整公交线路。优化公交与地铁近距离接驳,调整公交线路20条,新开和调整通学、通医等公交线路20条。(市交通局)

  22.增加公共停车位供给。开工建设公共停车位1.5万个,建成公共充电桩3500个。规范整治地铁出入口非机动车停放秩序,新增非机动车停车泊位1000个以上。(市住建局、市发改委、市城管执法局)

  8.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

  23.提升农村居民生活品质。对全市10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镇和100个重点帮扶村开展精准帮扶,实施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137个,创建“千万工程”省级示范村60个。(市农业农村局)

  24.拓宽农村居民增收渠道。推广分布式光伏整村开发建设模式,建设“光伏+”乡村振兴村100个以上。(市发改委、市农业农村局)

  25.推进农村规模化供水建设。加快推进长安区长安子午水源和周至县金凤水源至田峪河以东供水片区城乡一体化供水工程,完成蓝田县西川片区供水工程(一期)、蓝田县赛峪供水工程。(市水务局)

  9.提升居民住房品质

  26.推进回迁安置项目建设。落实“一村一策”“一项目一方案”,建成交付回迁安置项目148个,回迁群众6.47万户。(市住建局)

  27.增加保障房供给。建成保障性租赁住房5000套、公租房2000套,筹集经济补偿房用作保障房5000套以上。(市住建局)

  28.补齐小区设施短板。完成124个老旧小区微改造微更新,加装改造电梯1000部以上,为住宅小区新增电动自行车充电接口2万个以上,完成30个临电小区和200个“合表户”小区供电设施改造,完成主城区2.5万户“一户一表”自来水户表改造。(市住建局、市水务局)

  10.丰富群众文体生活

  29.办好文化活动。组织“村晚”示范展示、“歌声满长安”、广场舞大赛、合唱展演等群众性文化活动,开展“戏曲进乡村”“戏曲进校园”等惠民演出1500场以上。举办西安博物院免费精品展览,开展博物馆文化惠民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进军营、进农村“五进”活动300场以上。(市文化旅游局、市文物局)

  30.推进全民健身。建成全民健身路径项目200个、多功能运动场及健身房12个,打造全民健身园区和示范社区4个,组织全民健身活动500场以上。(市体育局) 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 白仲夏 任婷 陈团结




责任编辑:白子璐

评论(0条评论)
  • 请先说点什么
    热门评论
    最新评论
    正在载入评论列表...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评论(0条评论)
  • 请先说点什么
    热门评论
    最新评论
    正在载入评论列表...
    新闻推荐

    陕工网——陕西工人报 © 2018 sxworker.com. 地址:西安市莲湖路239号 联系电话:029-87344649 E-mail:sxworker@126.com

    陕ICP备17000697号陕公网安备61010402000820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陕工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 网站图文若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