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聘时是管培生,入职后有名无实;想入职高薪岗位,先参加高价培训……
教育部数据显示,2 0 2 2 年中国高校毕业生达1 0 7 6 万人,规模和数量均创历史新高。
眼下,正是毕业求职季,然而不少求职者发现,一些“看上去很美”的招聘岗位,却让求职者踩“坑”。专家建议,毕业生对一些低门槛、高薪酬的岗位要保持警惕,有关部门也要加强监管,对违法行为从重、从快处理。
招聘时“画饼” 入职后掉“坑”
主管带教、轮岗实习、培养期内直升管理岗……以培养公司未来领导者为目标的管理培训生岗位,因为明晰的职业发展路径,备受应届生青睐。然而,笔者采访发现,一些管培生岗位在招聘时“画饼”,入职后却名不副实。
2 0 2 2 届本科毕业生田猛今年拿到了一家银行的管培生入职通知,合同中明确,管培期为3 年。到岗后他才发现,公司并没有轮岗安排和培养计划,他的岗位其实就是卖理财产品的销售。
“企业以管培生名义招人,可以吸引更多应届毕业生,而毕业生更看重未来发展,一般对短期薪资水平不会苛求。”在世界5 0 0 强企业从事人力资源工作的罗女士告诉笔者,真正有含金量的管培生项目,需要企业有深厚的行业根基,目前一些企业设立的管培岗位有名无实,毕业生需要提高甄别能力。
上岗先培训小心背上“培训贷”
最近,林枫求职时遇到了“怪事”--本来是去应聘,但对方却让他签培训协议和贷款合同。
面试后,林枫如期试岗。一位项目经理告诉他,他的基础薄弱,需要参加费用为1 8 8 0 0 元的培训。当林枫表示,自己刚毕业,拿不出这么多钱时,这位项目经理立刻“支招”:可以和第三方金融公司签订贷款协议分期还款,或者和公司签订5 年劳动合同免费培训。
回家后,林枫越想越不对劲,便在网上搜索了这家公司的法人,结果发现其名下有两家I T 教育培训机构。林枫推断,自己一旦签约,就有可能背上“培训贷”。
北京市京都律师事务所律师张雁峰指出,这些招聘行为可能涉嫌诈骗罪、贷款诈骗罪和骗取贷款罪。他提醒毕业生,求职时要“反向背调”,主动调查应聘单位的有关背景,做到心中有数。
“馅饼”变“陷阱” 赚钱不成触法网笔者采访发现,有的招聘陷阱甚至在法律边缘游走,求职者一旦入“坑”,极有可能面临法律制裁。
小陈去年大学毕业时,高中同学为她介绍了一份工作。每天收发快递,就能月薪7 0 0 0 元。入职后,小陈才发现,公司业务其实是虚开发票。公司非法注册了近3 0 0 家空壳公司,通过这些公司套取正规发票倒卖,小陈负责的就是接收这些空壳公司寄来的营业执照、空白发票等材料。
在小陈看来,自己只是收发快递,并没有实际参与违法行为。但她不知道的是,公司虚开增值税发票的价税合计已超过3 亿元。最终,小陈以虚开发票罪被判处有期徒刑2 年,罚金5 万元。
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指出,想从根本上解决招聘陷阱问题,需要加强对招聘主体的监管审查力度。张雁峰还建议,充分发挥社会监督力量,畅通举报、投诉渠道,提高惩处力度,从重、从快处理,形成震慑。
朱巍提醒高校毕业生,对低门槛、高薪酬的岗位保持警惕,尤其要对在应聘环节就要求缴费的公司“多个心眼”,捂紧自己的“钱袋子”。 (王宇)
责任编辑:胡睿琳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