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伯尧,中国民航功勋飞行员,A320机型责任机长。从苏式的伊尔-18、安-24、TU-154,到欧式的空中客车机型,16岁从江苏老家坐火车到四川广汉飞行学院学开飞机,至今已飞了30多个年头,飞行时间 23000多小时。
从最初的飞机领航员到现在的责任机长,王伯尧见证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民航飞行事业的发展与变迁。和他同期进航校学习飞行的同学,现在很多都是国家民航局、司级领导了,可他仍不舍蓝天情怀,矢志飞行事业,痴心不改。
在常人的眼里,飞行员是蓝天骄子,收入高,视野阔,经历广,随着年龄的增长,飞行水平在提高,驾驶经验在增加,前景春光明媚,处处美好。可是,从飞行行业走过来的人,却有着不同的感受。因为,更换新的飞机机型,重新开始学习,是每个飞行员职业生涯中都要遇到的事情。毕竟,个人的发展要服从国家和企业的发展,更要服从科学技术的发展,这也考验着一个人终生的学习能力。
32岁那年,一直是领航员的王伯尧迎来了人生中的又一道坎——从苏式的TU-154飞机要换学欧式的空中客车,而且还要学成飞行员。可学开飞机不像学开汽车,拿到驾驶执照后什么小汽车都敢上手,对飞行员而言,仅从飞行用的俄语转换成英语这道基本关,就是眼前的拦路虎。人常说“30过后不学艺”,对于英语底子较薄的王伯尧,这次改飞无异于“凤凰涅槃”。他说,当时自己横下了心,非要学出来不可,非要拿到飞行执照不可。他把所有的精力和时间都扑在了学习和飞行训练上,就连睡觉的床头四周都写满、贴满了飞行技术英语的缩写、简写。他的这种狠劲,也感染和激励了很多年轻的飞行员。
王伯尧常说 “手中有粮,心里不慌”,就是说要多学多练,在航前针对性地 “学”,在飞行中的领会性的 “练 “,这样,在飞行中一旦遇到问题,就能有理有据,从容应对。有一次,王伯尧机组执行MU2335航班。飞机推到滑行位后,在1号发动机主控接通后,王伯尧根据多年飞行经验,感觉飞机有些抖动,在与地面机务人员进行沟通检查后仍未发现异常。推发动机到大车位后震动感明显增强,当发现发动机参数超出正常值时,他果断关车。后来,飞机被推回检查后发现发动机液压系统漏油,正是他高度的责任感和职业素养,将安全防范关口进行了前移,杜绝了事故隐患的发生。
一次,王伯尧机组执行飞赴韩国的航班任务。当他们快要降落时,得到通知,要落地的跑道因受海洋性气候的干扰,气流不稳定达不到降落标准。此时,还得到韩国空管方面的通知,某国军方飞机在本场进行训练,空域被临时管制,要求所有民航客机返航或者备降到其他就近机场。是备降还是返航,机长要立即明确给出答复。根据多年飞行该机场的经验,王伯尧清楚,这个机场还有另外一条跑道,因方位不同,不会受到目前这股干扰气流的影响。于是,王伯尧积极向局方讲明情况,同时又据理力争,在取得局方同意后,在另外一条跑道上安全降落,将旅客准时运到了目的地,为国家赢得了声誉,为东航节约了运行成本。
作为一名资深飞行员,王伯尧在飞行任务面前,总是随叫随到,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对于飞不出时间的短航线、艰苦航线以及长期驻外,他总是走在前面,从无怨言,体现出一名老机长的胸怀。2007年的一天,他正在银川驻外飞行,落地后接到了老家妹妹的手机留言:哥,父亲住院了,一直唠叨着要见你,请赶紧回来看看吧。借着飞上海的机会,他执行完任务并向单位请假后就直奔江苏老家。等他走进家门,父亲的黑白肖像早已摆上了供桌。和父亲再也说不上一句心里话了,他愧疚的长跪难起,让男儿的热泪纵情流淌。
16岁离家至今,30多年来,王伯尧翱翔蓝天,矢志不渝,面对家庭和事业,他深深懂得,自古忠孝难全,既然选择了飞行,也就选择了奉献。 (文/图柳江河 张地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