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全媒体记者 陈沐妍
“我亲眼见证了技术工人的成长,也深刻体会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3月5日,全国人大代表、中国铁路西安局集团有限公司西安动车段动车组机械师董宏涛说。
“当前,‘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还存在经费投入不足、培养方式单一、评价机制不健全等问题。”董宏涛的话语中带着一丝忧虑。
针对一线优秀高技能人才理论知识不足的现状,董宏涛建议:应该建立优秀高技能人才理论知识终身提升制度,让更多的高技能人才有机会走进高等学府进行深造。
董宏涛设想,通过建立高等教育面向产业工人高技能人才的招生制度,开办劳模工匠本科班、研究生班,为这些高技能人才提供系统的理论学习平台。这样,他们在实践中磨砺技艺的同时,也不断提升理论素养,逐步成长为既有实践经验又有理论知识的“双师型”教师。
“同时,还应该建立优秀教师技能水平终身提升制度,要求职业院校教师定期从事技能操作岗位实践。”董宏涛认为,除了高技能人才的理论提升,职业院校优秀教师的实践经验同样不可或缺。他建议,建立职业院校教师定期到技能技术岗位锻炼的制度,让职业院校的教师走出象牙塔,走进车间、走进工厂,去感受真实的生产环境,亲身体验技能操作。
董宏涛希望,通过优秀高技能人才与职业院校教师的双向奔赴,国家将培养出更多大师级的“双师型”教师,引领更多青年学子走向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
责任编辑:白子璐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