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钢温达到1000多度、钢速为16米/秒的轧钢岗位上,无论是酷暑炎炎的夏日,还是寒风凛冽的冬日,张翼的衣服总是被汗水浸湿又被火红的钢坯烤干,烤干了又被冷却水打湿。这就是他的工作环境。“一边是火焰,一边是冷水。”参加工作十二年来,张翼就在“冰与火”中时刻锤炼着自己。
在西安第一轧钢厂即现在的陕西秦岭金属材料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二工段采访,职工说张翼所在的精轧岗位是集“脏、累、苦、险”于一体的重要岗位,他在这个岗位上一干就是十
几年,在艰苦的条件下,锤
炼出一整套精湛的技术和
熟练的操作本领,连续多年
获得厂劳模、技术标兵等荣
誉称号,去年又被评为省劳
动模范。
在工作中,工友都说张翼是一个闲不住的人。作为精轧班¢280轧机的操作能手,按规定有40分钟的换槽时间,张翼每次只用20多分钟就完成任务,然后就帮助工友。他技术全面,工作要求高,无论是¢530轧机、¢430轧机,还是¢350轧机,他都操作娴熟,哪儿出现故障,他就出现在那儿。记得有一次,在散冷辊道处验钢时,凭着丰富的经验,他发现成品质量有问题,便到¢280轧机处进行观察,原来是轧机串辊,他立即要求停机检查,以最短的时间制止了一起质量事故。
身为二工段工段长,张翼在抓好劳动纪律的同时,非常注重抓好工段的工艺纪律,对轧制过程中红坯尺寸的卡量,包括粗轧在内,他要求每一道工序都要严格控制,按时取样,做到 “勤观察、勤卡量、勤调整”。他每隔半小时就去量一次红坯,并做好记录,保证产品质量在他们工段不出问题。面对工段人员流动频繁、新工多的实际和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的现状,张翼经常利用停产检修时间,把新工集中起来进行岗位技能培训,耐心讲解生产过程中遇到事故如何判断、如何处理,手把手地教他们掌握操作规律,使40多名职工逐渐成为生产骨干。正因为如此,他们工段的生产指标连年提高,班产从原来的100多吨提高到现在的300多吨,成材率由原来的94%提高到现在的96%以上,机时产量由原来的30吨提高到现在的36吨。本报记者 阎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