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阴雨绵绵的高速路上,面对遭遇车祸的陌生路人的呼救,他毫不犹豫地停了下来;在同事的孩子得了白血病需要捐献血小板时,他又悄悄地来到医院;在别人遇到困难需要帮助的时候,他总是伸出温暖的双手……大家都说他是“雷锋”,他却说:“我只是一名普通职工。”
又是一年三月三。在学雷锋的日子,记者来到榆林公路局采访李龙龙时,却没有找到他。他的同事告诉记者,李龙龙跑到工地去了。记者可是提前预约好的,他怎么“躲”了起来?
李龙龙是榆林公路局路桥勘察设计院的总工程师,今年32岁,一副娃娃脸上架着近视眼镜,青春的脸上常常会露出善解人意的微笑。他虽是“80后”,在单位却是叫得响的技术骨干。记者采访前,本来他在办公室一边设计图纸一边等记者,可同办公室的李勇负责的一个勘测设计工程急需派技术人员到现场指导施工,而李勇还在市政重点工程——康复路(延伸段)上忙活着,根本抽不出身来。知道情况后,李龙龙二话没说,直接去了工地。这个工程在榆阳区芹河乡,他从早上去,一直忙到晚上8点多,才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单位。李勇对记者说:“李龙龙就是这样,无论哪个同事需要帮忙时,他总是及时赶到。”像这样在工作中帮助别人的事还很多,李龙龙对此的解释是:“大家同在一个单位,帮助同事就是帮助自己!”
对同事如此,对别人呢?榆林公路局工会主席杨瑜霞向记者讲述了这样一件事:去年9月2日下午3时40分左右,阴雨绵绵,道路湿滑。当李龙龙与同事李政、郝海波在外作业归来途中,行至榆靖高速距横山出口15公里处时,远远看见大雨中的路面上一辆肇事车辆斜摆在超车带上,旁边躺着一名浑身是血的伤者,一名妇女跪地挥手挡车……任凭她呼天唤地,一辆接一辆的车却视若无睹地呼啸而过。看到这一幕,李龙龙的第一反映就是——赶紧救人!下车后,他们发现受伤的共四人,其中一人头部碰破,血流不止,大腿、小腿骨折数处,右脚翻上来叠在膝盖处,人已昏迷不醒。时间就是生命,如果再不救治,伤者恐怕会因失血过多而失去生命。于是他们三人小心翼翼将重伤者抬上车后座,带上挡车妇女(后来得知是伤者的妻子),赶往就近的横山县医院,并拨打120请求派出两辆救护车,一辆在相遇的途中接重伤员,另一辆去救伤势稍轻的另外两名伤者。随后,他们又分别拨打了110和122,向交警和高速路政管理部门报了警。汽车驶到榆靖高速公路横山连接线时,他们与横山县120救护车相遇,将伤者顺利移交后便悄然离去。后来,伤者单位领导及家属经多方打听,查车号、手机号,终于在9月8日上午找到了李龙龙、李政和郝海波,来到单位感谢他们在危难之时的救命之恩,感谢榆林公路局培养出了做好事却不留姓名的好职工。局党委随后对李龙龙等三人的见义勇为行为给予表彰奖励。
记者采访中得知,李龙龙爱做好事,而且做了好事一般还不爱声张。一名职工听说要采访李龙龙,他拉着记者的手讲述一件单位领导都不知道的事:去年国庆节前,单位一名老职工的儿子患上了白血病正在西安治疗,李龙龙借在西安出差的机会去病房看望孩子,当他从医生口中得知孩子治疗需要血小板而又无人捐献时,他主动要求捐献。捐献后,他悄悄离开西安,回到单位谁也没告诉,还让几个知情的同事不要告诉大家。孩子最终因医治无效离开父母,但这名老职工感激地说:“李龙龙的义举,我们一家会铭记一生!”
当记者问起李龙龙当时为什么不愿意声张捐献血小板这件事时,他严肃地回答:“同事的孩子患病了,咱不能因为给了他一点帮助,就四处乱说,增加他们家庭的痛苦。”记者从这句话里便读到乐于助人的李龙龙的精神内涵:他青春活力的外表下始终有一颗向善的柔弱之心。本报记者阎冬
通讯员马玉梅
责任编辑:sxworker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