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要多熟悉线路,跑完一趟车没事就琢磨琢磨,在熟悉机车性能的同时让线路也烂熟于心,这样才能把车真正开好。”1月13日一大早,中铁十五局集团轨道交通运营公司靖神铁路运输处的张毓铭就开始对徒弟们反复叮咛。
张毓铭是一名机车司机,已经在这个岗位上干了20多年了。同事和徒弟们都知道,他最大的特点就是爱“唠叨”。
“小王,你看车的时候一定要记得看下闸瓦的磨耗程度,有到限的咱们得提票。”不久前的一天,张毓铭提醒徒弟。
对于张毓铭的交代,徒弟王必龙嘴里答应着,心里却想,这有什么好看的,到限又能怎么样?他没有完全按照张毓铭的叮嘱仔细检查闸瓦,只是简单地走了个过场。没想到这却是张毓铭的一道“考题”。
“这么快就看完了,怎么样?闸瓦都正常吧?”
“您放心,一切正常!”
面对王必龙的轻松回答,张毓铭却黑了脸。
“左侧第四动轮基础制动装置下闸瓦磨耗到限需要更换。这块闸瓦我已经观察好几天了,你为什么没注意?我就是看你能不能发现这个隐患。要记住,工作是给自己干的,不是给别人干的,看似一块小小的闸瓦,你知道它会产生多大的制动力吗?所以不要放过任何一个可能影响安全的隐患。”
类似的“拷问”多了,王必龙形成了条件反射,对张毓铭的每一个问题都做到了回应到位、检查到位,让“细节决定成败”从习惯到自觉。
张毓铭爱“唠叨”,不管同事和徒弟爱不爱听,一件事他总是要说上好几遍。作为他的徒弟,几乎每个人都有过对他的叮嘱不在意的情况,郑荣也不例外。拜师之初,郑荣经常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工作,把张毓铭的“唠叨”当成耳旁风,但一件事情使他彻底改变了对张毓铭的看法。
一天深夜,郑荣和张毓铭出勤后,准备接车出库。因为他心里想着早点出库挂车,所以很快把机车看了一遍,就上了车,准备按压出库键。
“信号快好了,你看看铁鞋、列尾都拿上来了吧?”张毓铭问。
“都好了,赶紧出库吧。”郑荣回答。
“你把铁鞋藏哪了,我怎么没看到?”
郑荣这才猛然想起,他一心想着早点出库挂车,把撤铁鞋的事忘得一干二净。惊出一身冷汗后,郑荣赶紧下去把铁鞋拿上来,又仔仔细细地把车检查了一遍。
“要不是您的一句‘唠叨’,今天我就惹大祸了。谢谢您,以后您尽管‘唠叨’,我一定把工作做好。”郑荣说。
“小王,你去看看二位端司机室窗户关了没有,一会入库到洗车间要给机车‘洗澡了’,小心进水。”“小郑,看看司机报单填好了没有,如果填好了再检查一遍。”“看看总风缸排水阀,再敲敲砂管……”
只要张毓铭在身边,徒弟们总会听到他的“唠叨”声。当然了,作为一名外表严厉、内心温柔的“柔情猛汉”,张毓铭最让徒弟们信服的不是这声声“唠叨”,而是手把手教会大家有效排查的工作方法和技巧。他的言传身教不仅让大伙养成了良好的工作习惯,也树立了良好的榜样。久而久之,大伙发现,身为他的徒弟,不仅养成了听“唠叨”的习惯,还学会了时刻自我提醒,每回做事情都会从心里多问自己几遍,这件事我做完了吗?我还有哪个环节没做到位?正因为如此,张毓铭所在的运输处连续多年做到了无安全事故。
“作为铁路系统的一名员工,任何一个不注意都可能造成事故,多一句‘唠叨’也许会觉得烦,但是多一句‘唠叨’也许就可以避免一次不安全事件的发生。”谈及自己的“唠叨”心得,张毓铭如是说。□张斌峰 王亚飞 蒋军
责任编辑:白子璐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