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李诗琪
近日,在陕西化建第二公司承担的榆能化技改项目现场,总能看到一个忙碌的身影。他时而俯身检查设备,时而与团队热烈讨论方案,蓝色的工装沾满灰尘。
他是刘生旺,37岁的专业工程师,一名扎根检修一线的共产党员,更是同事眼中“敢啃硬骨头”的攻坚先锋,荣获了公司2024年度劳动模范称号。
用勤奋积攒工作经验
2012年,刘生旺怀揣梦想加入公司,刚入职就参与了榆能化建厂大项目,负责动设备安装技术工作。
那时的他以为凭所学知识足以应对。在安装一台关键泵设备时,他按图纸和规程组装完毕,设备试运行却剧烈震动、噪声异常。他一下慌了神,反复检查安装步骤,又咨询同事,都没找到问题。刘生旺急忙查阅技术手册、安装图纸,并向老师傅请教。原来是设备底座水平度有细微偏差,严重影响设备运转。
找到问题后,刘生旺在团队的带领下立即调整底座。为确保准确无误,他还反复测量校准。经过几天努力,设备最终顺利运行。这次经历让他认识到“纸上得来终觉浅”,只有保持谦逊,向他人学习,沉着冷静,方能解决问题。到今年,已经是刘生旺在井边工业园区的十三载,从榆能化建厂时参与基础建设,到投身榆能化填平补齐项目,再到主导一系列技改项目等,这些宝贵经验让他从青涩的技术员成长为独当一面的项目负责人。
以匠心守护检修质量
2023年,面对榆能化DCC装置停车抢修任务时间紧、难度大的问题,刘生旺主动请缨带队攻坚。
施工过程中,他白天穿梭于装置间协调施工,深夜伏案优化方案,提出“高度交叉、紧密结合、各自为战、同步推进”检修理念,针对反再两器换热器的抽芯难题,他与班组成员反复研究设备结构,最终通过调整抽芯工具和操作流程,成功解决这一技术难题。同时,在安全阀校验工作中,为提升校验效率,我们创新采用分组同步校验的方式,在保障校验质量的同时,大幅缩短了校验时间,确保项目按计划顺利推进。
面对同事的惊叹,他摆摆手:“活干得漂亮,心里才踏实。”最终经过一个多月的连续奋战,该抢修项目顺利实现高标准中交,比预计工期提前了2天。业主竖起大拇指:“这样的队伍,信得过。”
用创新突破技术壁垒
“办法总比困难多”是刘生旺常挂嘴边的话。经验丰富的他带领的党员突击队在2024年榆能化检修中承担烯烃中心二期DMTO装置“两器”、换热器检修的重点任务,工程量大、技术要求高,部分检修和技改与设备衬里施工单位交叉作业,检修作业受限严重。其中,换热器E1208A/B管束达到设计寿命,清洗后效果不佳需更换。
他深知传统的检修方法不仅效率低下,而且还存在安全隐患。于是,他带领团队开始了一场技术创新的攻坚战。他们查阅了大量资料,借鉴了国内外先进的检修经验,结合现场实际情况,提出了一系列优化方案。刘生旺更是亲自上阵,和工人一起研究、试验,最终设计出“千斤顶+自制辅助工装”的创新方案,硬是将原本五天的工期压缩至三天。作业现场,他亲自示范操作,汗水浸透工装,却笑着鼓励队员:“咱们这是给装置‘做手术’,是精细活儿。”
如今的刘生旺,依然奔波在项目一线。他的办公桌上,摆着一本翻旧的笔记本,扉页上写着:“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专一行。”这不仅是他的座右铭,更是一线劳动者最朴实的誓言。他常说:“设备会老化,但追求卓越的心,永远要年轻。”
责任编辑:白子璐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