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文学
作为定边剪纸第五代传人,传承和弘扬三边剪纸这门民间艺术,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个人剪纸风格的形成,说到底是多年来对三边传统剪纸技艺潜心钻研的结果。从开始发表单幅作品、组图,到后来的巨幅作品创作,都是时
“横岭”是秦岭北麓中一支东西走向的山梁,东起蓝田县厚镇乡东南部的秦岭山地,西止西安市灞桥区。以这道山梁的梁脊为分界线,山梁南侧均为蓝田县辖境。山梁北侧的东部为渭南界;西部为临潼区所属,谓之临
铁炉油馍,距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从最初的军用食品逐渐发展成为承载地方文化特色的传统美食,也寄托了铁炉人的故乡情结,从而演绎出浪漫的油馍情缘。铁炉油馍位于临潼邓家庄,一个具有千年传承的农耕自然村落。据临
1997年10月,咸阳市职工双休日文学讲座学员合影。 回忆是生命的美丽,回忆从来都让人珍惜……我与著名作家陈忠实,邂逅于咸阳市工人文化宫。一面之交留影1997年9月27日至10月12日,为扶持培养更多职工业
清早起来,太阳照在窗前
放下电话,他的心一下子全乱了。刚才,妹妹在电话中说,她昨天早上去临县找包工头讨要拖欠的工钱,谁知刚到不久,工地就因发现确诊病例突然被封控起来。结果钱没要到,人还被困在外面回不来了。
我有两次年关读书的经历,它们像耀眼的宝石镶嵌在我精神世界的高处,时不时在记忆的湖面上发出明亮的光泽。第一次年关读书是在1987年的除夕,在大学的校园里。除夕的鞭炮声震沸城乡的时候,校园里只剩下我们四五个留
□周娅琳小时候父母对我和哥哥的教育算是开明的,会在他们为数不多的工资里给我们零花钱。为此,比我年长五岁的哥哥,一直对我耳提面令:攒钱,给你买好吃的。正是嘴馋年纪的我,拼了命压抑住买零嘴的念头,把钱扔到
□田继光我生日那天,谢绝了家人们张罗的生日宴会,老伴亲手做了长寿面,加了两个外卖的荤菜,简单愉悦地度过了生日。饭桌上,儿子有些歉意。我对儿子说:“其实我今天最怀念的是你去世多年的爷爷和奶奶。&rdqu
□徐莎“你爸还没回来,等会再吃。”母亲严厉的目光呵斥着我,虽然饿得心慌,但只能老老实实地缩着胳膊抻着脖子,在桌旁盯着时钟滴滴答答,细数着父亲回来的漫长时光。这就是从儿时起母亲给我定下的&ldquo
□高涛不经意间,走进了一个角落。开始,我并没觉得有什么不同,和阳光下,和广场上,和人群中相比,角落不过狭小了一些,暗淡了一些,也幽静了一些,又有什么分别呢?但是,我很快就注意到差别。从秋天的角落向外看
□张翟西滨当年生产队的瓜地,春季播种,夏季收获,是一笔不小的农业收入。那年我队有两块瓜地,在出了村口,朝北约一里路的地方,一块西瓜地,一块甜瓜地。西瓜地有十余亩,甜瓜地约三四亩,一高一低,错落有致,土
□李荣糊花窗是关中乡村里由来已久的传统习俗。乡村农家,每逢婚嫁喜事要清扫屋舍、糊花窗。过大年,辞旧迎新,家家户户都得糊花窗。陕西八大怪之一的“房子半边盖”,完美概括了八百里秦川乡村人的居住特
□马亚伟在北方,冬天随处可见落光了叶子的树。冬树是一道无法忽略的风景,是天地之间一个个醒目的标志,告诉人们关于冬天的预言和传奇。如果没有这些冬树,冬天的特征不够鲜明,季节在混沌暧昧中无法完成交接仪式。
小时候,能吃上一顿小米蒸饭是一种奢侈。我常常吃的是稻黍(也叫高粱)蒸饭,既难吃又难消化。偶尔吃上一顿小米和稻黍两样拌在一起的蒸饭,就开心得不得了。现在生活好了,很少再吃小米蒸饭,代之的是大米蒸饭。有时
1937年“七七事变”后,中华大地掀起了全面抗战的怒潮。成千上万来自全国各地乃至海外的爱国志士和热血青年纷纷投奔延安,要求参加抗日队伍。其中,有家资钜万的豪门闺秀,有住洋楼、坐洋车的大军阀之女,
最近,国家发布疫情防控“新十条”,防控政策从原来的严防死守变成全面放开。大家说,以前那么严都没隔断感染,现在放开了,新冠阳性到处跑,加上新冠病毒的传染性特别强,肯定有一波感染潮。到时候,几乎人人都会被感染,而老年人因为身体虚弱成了其中最薄弱的环节,最危险。听了这话,我马上便想到了母亲。
□王丽梅拈花一笑,是云冈石窟带给游客深深的印象。山西省大同市城西武州山南麓、武州川北岸的云冈石窟,被誉为东方艺术明珠,也是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一云冈石窟依山开凿,规模恢弘、气势雄浑,东西绵延约1公里,窟
□董建成金蝶逢冬敛,黄巾满树间。原非抒情物,叶落至根还。霜重寒烟恋,银装锦素颜。登高攀紫阁,初雪映南山。
□张桂英“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庭是社会的最小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是我们道德养成的起点,长辈的谆谆教诲、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胜过千言万语的说教,优良的家风就像人生的灯塔,伴随我们一
□周养俊洛源,是洛河的源头,在秦岭深处的洛南县。过去,我曾多次到洛南,知道洛南因在“洛河之南”而得名,却是最近的事情,于是就想到曹植的《洛神赋》,想到了美丽的洛神,那条大山深处的河流也就不断
□刘斌武少儿时代,在陕北清涧乡下能看上一场戏、一部电影,听一回说书,看上一本连环画,那就是奢侈和享受。那个年代,乡村人们的文化生活相对匮乏,娱乐单调,没有现在这么丰富多彩。其中,听书,也是听陕北说书。
冬至已至新春不远。“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都知道陕西的羊肉泡馍、凉皮、肉夹馍、面条好吃,但其实在陕西丰富的面食文化中,饺子也是一道必不可少的美食。几乎每条小吃街,每个美食聚集地,
生活在加速,这是千真万确的。互联网的浪潮冲来了新型媒介,也让书信等传统媒介退潮。20年前,“文学死了吗”这个话题曾掀起热议。20年后,短视频、知识付费等新型媒介早已深入人心,并快速刷新人们的阅读
古人说,冬者岁之余,适合静下心来读书。窃以为,这是古代交通不便的缘故,不似今人,打个“飞的”,即可南下海岛日光浴、北上冰城滑雪,故只能“闭门读禁书”。 说起岁寒读书,倒是牵扯
陕工网——陕西工人报 © 2018 sxworker.com. 地址:西安市莲湖路239号 联系电话:029-87342651 E-mail:sxworker@126.com
陕ICP备17000697号 陕公网安备61010402000820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陕工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 网站图文若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