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全媒体记者 宁黛艳
“以前中午天气热只能在树荫下歇脚,现在这里有空调、能热饭,太贴心了!”忙碌之余,环卫工人张师傅走进人民路工会驿站,熟练地操作着微波炉。几分钟后,随着“叮”一声响,驿站里飘出了饭菜香。
日前,安康市白河县又一座暖“新”驿站建成投用,为户外劳动者和新就业群体筑起“温暖港湾”。
“我们深入贯彻落实全总‘559’工作部署,坚持服务大局、服务职工、服务基层,把每一件小事做细、每一项服务做实,让白河职工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越来越强。”9月15日,安康市白河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县总工会主席凃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三联”调解:一站式解决职工烦心事
“没想到这么快就把我们的工资问题解决了,心里的石头总算落了地。”在白河县“群团之家”调解室,龚某感慨道。
此前,龚某等人在陈某开办的工厂务工。因工厂经营困难,龚某等人的工资被拖欠,且多次讨要无果。接到求助后,白河县总工会迅速启动“人大+工会+法院”联动调解机制。经耐心释理说法,双方当事人达成调解协议,这起拖欠农民工工资的案件得以妥善处理。
“联动调解机制最大的优势就是一站式服务,能够实现‘纠纷调解最多跑一地’。”凃斌介绍道。该机制整合了“人大+工会+法院”力量与资源,通过“群众说事、代表讲理、法官讲法”的“一说两讲”模式,共同组织开展劳动争议调解,最大限度提升调解质效、缩短调解周期,以更快的速度、更高的效率、更强的保障,一站式解决职工群众烦心事。该机制运行以来,已成功调解劳动维权案件10起,为11名职工追回薪资20.09万元。
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4月,白河县总工会依托“工会+人社+司法”机制帮助职工解决拖欠劳动报酬案件,入选了全国总工会发布的第三批工会推动治理拖欠职工工资典型案例。在此基础上,今年白河县构建了“人大+工会+法院”联动调解机制,不断织密劳动者权益保障网。
关爱劳模:构筑尊崇礼遇新高地
“工会不仅关心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更为我们提供了发挥作用的平台。我要更好地发挥传帮带作用,把技艺和经验传授给更多年轻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白河县金龙建材有限公司职工周金鱼感慨道。
今年4月,白河县总工会出台《白河县劳模服务关爱办法(试行)》,从制度层面构建起立体化劳模服务体系。围绕强化荣誉激励、做实生活保障、创新特色服务三大维度推出16项务实举措,推动劳模关爱工作走深走实。
“白河县共有各级劳模94人,我们构建全方位劳模服务关爱机制,让劳模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尊崇和礼遇。”凃斌说。《办法》明确,组织劳模参观学习、参加重大活动提升素质,通过事迹宣讲、媒体专栏等形式扩大劳模影响力,提升其社会地位。探索建立劳模兼任工会副主席制度,拓宽劳模参与工会事务的渠道。建立常态化走访机制,动态掌握劳模工作生活状况,对特殊困难劳模实施“一对一”专人帮扶。规范劳模疗休养制度,每年为劳模提供健康体检、健康管理等服务。
此外,白河县创新“工会+劳模+旅游”模式,对国家级、省部级劳模实行县域景点门票全免,购买农旅产品享88折优惠。县财政加大资金保障,每年预算30万元劳模工作专项经费,确保制定的劳模服务关爱政策落地见效。
阵地升级:暖“新”驿站焕发新活力
走在白河县大街小巷,一个个工会驿站星罗棋布,串起了服务职工的“暖心链条”,成为劳动者触手可及的温暖坐标。
“我们今年重点推进人民路暖‘新’工会驿站、茅坪镇工会驿站建设,以建管并重、服务提质为核心,通过体系化建设与特色化服务,让‘小驿站’发挥‘大作用’,打造户外劳动者‘暖心小家’。”凃斌说。
白河县总工会还对以往建成的9个工会驿站、7个母婴关爱室开展“回头看”排查和改造提升,针对设施老化、功能损坏等问题及时修缮更新,让“老驿站”焕发服务“新活力”。同时,推进工会驿站“3+N”特色服务,在满足休息、充电、饮水等基本功能外,根据职工需求延伸个性化服务。按照“一站一品”“一站多品”思路,联合医保局、住建局、司法局、妇联等多部门在医疗健康、法律援助、女性健康等方面进一步拓展服务功能。
白河县工人文化宫也是服务职工的重要阵地。这里实行“订单式服务、菜单式管理”,制定月度活动计划,开展职工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年度服务职工达1万余人次。
“未来,我们将着重推进‘精准化、数字化、特色化’服务,比如探索实施技能培训直播、职工互助保障‘一键式’理赔等,让职工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工会服务,让工会组织真正成为职工群众信得过、靠得住、离不开的‘娘家人’。”凃斌表示。
责任编辑:白子璐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