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气温骤降,来势汹汹的冷空气让人措手不及。12月14日,陕西省疾控中心发布健康提示提醒广大市民,寒潮来临,要加强保暖防护,谨防气温骤降带来的健康危害。老年人、孕产妇、婴幼儿和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慢病患者以及长时间在户外工作或活动的人群容易受到寒冷天气影响,需要特别关注。
关注天气变化 做好个人防护
“寒潮是过程性的,可能会持续几天至十几天。因此,建议广大市民外出前应主动关注天气预报及相关部门发布的寒潮消息或警报,以便及时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省疾控中心慢病所专家支招,现阶段市民外出应注意加强室内和自身的保暖防护,及时更换厚衣物以及穿戴防护用品,如帽子、口罩、围巾、手套等。同时减少户外活动,尽量避免与冷空气直接接触,降低气温骤降带来的健康危害。
冬季气温骤降对老年人、孕产妇、婴幼儿和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慢性病患者以及长时间在户外工作的人群影响最大、最明显,敏感人群更应注意对寒潮天气的健康防护。在确保添加棉衣棉裤保暖的同时,尤其要注意头部、胸背、脖子和四肢的保暖;尽量减少外出,必须外出时应做好保暖措施。
适当增加低脂肪高蛋白食物
冬季饮食也有讲究。省疾控中心提醒,研究表明血红素铁有助于增强机体的抗寒能力,建议大家近期可根据自身情况适当增加低脂肪高蛋白食物,增加含脂肪相对较少的猪牛羊等红肉的摄入。进补时应注意营养均衡,少油、少盐、低糖、低脂,不宜过分油腻也不宜暴饮暴食,每天控制在100克以内。尽量做到膳食多样化,牛奶、大豆及其制品也是优质蛋白质的良好来源,建议每天饮用牛奶300克,每周吃大豆及豆制品3~4次。
此外,蔬菜水果不仅要每天坚持吃,还要选择含水量高的如雪梨、柑橘、苹果、猕猴桃、柚子等,蔬菜推荐白菜、莲藕、西葫芦、白萝卜、胡萝卜等,补充营养与水分,润喉清嗓,减少因干燥增加的呼吸道疾病发病概率。保证足量饮水,在温和气候条件下,低身体活动水平成年男性每天喝水1700毫升,成年女性每天喝水1500毫升。
日常锻炼以中低强度有氧运动为主
冬季锻炼应减少高强度运动,以中、低强度有氧运动为主,可以选择有氧耐力运动,如步行、慢跑、长距离慢速游泳、跳舞、徒手体操等低强度、长时间的运动。此前发布的中国人群身体活动指南建议成年人每周进行150~300分钟中等强度或75~150分钟高强度有氧活动,或等量的中等强度和高强度有氧活动组合;每周至少进行2天肌肉力量练习;保持日常身体活动,并增加活动量。
省疾控中心建议,冬季运动应该选择在阳光充足时进行,避免过早或过晚进行运动。冬季一天中的最佳健身时机在14时至19时之间。户外运动时要注意头部和四肢的保暖,防止头部骤然遇冷,易导致血管收缩痉挛,增加心脑血管疾病意外发生的风险。此外严寒天气下血管收缩、血液循环不畅,肌肉和韧带也较紧,运动前应充分做好热身,热身时间最好控制在15~25分钟。锻炼间隙要适当缩短,尽量避免长时间处于冷空气中。
积极践行健康生活方式
冬季呼吸道疾病高发,气温骤降还会诱发哮喘等疾病的加重,如何践行健康生活方式,做好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省疾控中心提醒广大市民近期减少到人群密集场所,在机场、车站、公共交通工具、农贸市场等人群密集或环境密闭场所应规范佩戴口罩,做好个人卫生,尽量避免习惯性用手直接接触眼睛、鼻或口。对于老年人、基础性疾病患者、儿童等重点人群,应尽量避免去人群密集场所,减少感染风险。
在及时接种各类疫苗的基础上,践行健康生活方式,如日常生活中保持充足的睡眠、充分的营养、适量的体育锻炼,增强身体素质、提高抵抗力。当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毛巾或手肘遮住口鼻;接触电梯按钮、门把手等公共设施后,咳嗽或打喷嚏后,应及时洗手或进行手部清洁。如果出现发热、咽痛、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症状,建议尽量居家休息,一旦身体不适加重,要及时就诊。
记者 王江黎
责任编辑:白子璐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