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病难、看病贵已成为当前我国新的三大民生问题之一。据卫生部公布的第三次全国卫生服务调查数据显示:我国约有48.9%的居民有病不就医,29.6%的居民应住院不住院。尽管近年来有关部门对此极为重视,也采取了一些措施,但百姓看病难、看病贵仍然未解,其原因何在?
看病难和看病贵本来是两个概念,但在现实生活里,这两个“问题”却纠缠在一起,相互影响和渗透,使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时有发生。
首先来剖析一下看病难。我国目前还是个处在整合中的二元分化社会,城市和农村依然是两个“世界”。看病难,首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原来二元分割下的卫生资源分配得不均衡,表现是:城市和农村分布不均衡,城市占据了80%的卫生资源,而农村仅有20%卫生资源;在城市里,则表现为大城市和中小城市医院的不均衡,大医院与小医院、社区医院的不均衡。
常理来看,人一旦生病,总是希望得到最好的治疗,能早日康复。因此,中小城市的病人往大城市医院跑;社区居民舍弃社区医院和小医院也往大医院跑;而农村的病人一旦生病,往往也是一级一级地向上走,有的病重或为了得到最好的治疗,干脆就直接奔向大城市的大医院,导致大医院人满为患,很多小医院和社区医院却“吃不饱”,甚至不少中等规模的医院也直喊“饿”。由此可见,看病难只是相对患者离开本地到更高一级的医疗机构治疗而言,这种现象的本质是医疗资源分配不均衡条件下,老百姓医疗选择造成的无序化流动。
再来分析一下看病贵。看病的主要费用无外乎有两项:检查费用和治疗费用,治疗费用又分药品费、手术费、一次性贵重材料费等等。在这些费用中,老百姓反映最大的就是药品价格过高和滥检查、乱收费。药价虚高,既有国家允许医院将药品加价15%的原因,也有药品招标不规范,药厂为了竞争的需要,拼命给医院、医生甚至会计、护士等送“回扣”的原因。而滥检查、乱收费利用的是患者不敢和医院或医生较真的心理。药价虚高和滥检查、乱收费是看病贵的罪魁祸首。
通过上述细化分析,不难看出,看病难、看病贵现象的出现,是政府角色缺位、现行政策弊端引起的。有了这个分析,就可以“对症下药”了,那就是政府在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时,要有所作为。
对于药价虚高和滥检查、乱收费,政府应推行“三流通”:一是医生的处方在全市流通,使用医生开具的处方可到任何一家药店购药,以此杜绝处方与收入挂钩,切断“以药养医”的腐败连环;二是检查单据双向流通,医院开出的高档设备检查单,病人可任选医院进行检查,任何医院的检查结果,可在时效范围内全市通用;三是医生资质证书全国通用,有执业资格的医生,可允许其在全国范围内自由开业行医,放开民营医院,增加医疗资源的供给,实行备案制度,取消注册登记。
总之,政府各职能部门应通力合作,加强宏观调节,强化市场监督,完善社会管理,才能有效缓解并最终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