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6日,宁强县建筑公司终于为34名“编外”职工花费46万元补办了养老保险。这些职工终于如愿参保。
宁强县建筑公司是成立于上世纪60年代的县属集体企业,有职工140多人。2003年在强大的政策宣传攻势下,恰好省政府出台“分段补缴”优惠政策,才将其100多名职工纳入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当初单位参保时,有34名职工已离开企业,或停薪留职、或请长假自谋发展,被称为“编外”职工。由于“编外”职工早已离开本企业,企业在申报参保职工时将这部分人员排除在外,未向养老保险经办机构申报。
“我们要参保!” “编外”人员强烈要求。养老保险经办机构和劳动监察部门及时督促企业限期补办职工养老保险手续。也正好遇上全县企业改制。按照“企业置换所有制形式、职工置换国有身份”的总体要求,职工安置成为企业改制的难点。“不办理养老保险,职工安置就难进行!”建筑公司张经理深有感触。公司便积极为34名职工补办养老保险。
“现在补办养老保险,能不能享受当初的‘分段补缴’优惠政策?”企业向经办机构提出这样的疑问。经请示上级,此类情况不能再享受当时的优惠政策。看来要解决34名“编外”职工的养老保险须多缴一大笔费用。经测算,按规定比例全额补费要缴纳46万元,比当初优惠政策至少多出十几万元。为了筹集资金,公司派人分赴百公里外的4个建筑地工地催要工程款。农历腊月27日终于凑足了资金,46万元如数划到了经办机构账上,34名“编外”职工终于在狗年春节前夕如愿以偿参加了养老保险。当34名职工手捧着久违的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单时,个个脸上无不洋溢着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