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众多媒体刊登或转载了关于养老金计发办法从今年1月1日起有所调整的消息,其核心内容是指,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规模今后将统一由本人缴费工资的11%下调为8%,全部由个人缴费部分形成,单位缴费的一部分(3%)不再划入个人账户。由于这个政策的变化涉及很多人的切身利益,消息传开后,掀起了轩然大波。好多人心里犯嘀咕:以后办退休手续,养老待遇会不会比现在退休的人拿得低?
北京有一家媒体,为此组织了一篇文章,算了一笔细账。它假定王先生现在平均月薪4000元,其养老保险缴费年限为10年,又假设10年后北京平均月工资水平是3000元。那么,王先生可享受的养老待遇按“公式”计算为:政策变化前,每月可领取的基础养老金当在890元;政策变化后,每月可领取的基础养老金为770元。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计发办法一调整,王先生的养老待遇少了120元,大大缩水了!
事实上,这个算法是完全错误的,结论自然也是不对的。首先,缴费年限不满15年的人,是不能按月领取养老金的。也就是说,王先生由于缴费年限不够,其退休时只能一次性领取养老金待遇。其次,计发办法改革后,关于基础养老金的计算公式也变了,以前的公式不能再套用。按社保试点地区进行计发办法改革后的实际情况来推算,王先生如果缴费够15年,也即达到可以按月领取养老金的资格后,假如其缴费年限不够长,其养老金水平可能略低一些;而缴费年限足够长,养老金水平将会有所提高。因此可以说,参保群众根本不用担心计发办法改革会直接导致养老待遇水平下降。
养老金计发办法发生的变化,对参保人员将来领取养老金的水平究竟有什么实质性的影响,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个人账户的缩小,是养老金构成结构的调整,从根本上说,影响参保人员领取养老金水平的是两大因素:一是其缴费基数的多与少;二是其缴费年限的长与短。问题在于,这些专业知识,参保群众很想了解,也有必要了解,但他们没有从正确的渠道及时得到解说,只能道听途说、以讹传讹了。
不能责怪有些媒体不懂社保专业知识而对政策的变化进行了误解、误读,他们毕竟是出于好心。应当反思的是,当社保制度政策发生了变化、有所调整后,特别是相关内容已经引起广大参保群众关注的时候,有关部门该及时地作出说明、作些解释。宣传工作跟上了、到位了,社会上的“误解”、“误读”就会少一些,群众也不会“误会”了。
责任编辑:sxworker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