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本报5月12日“维权热线来电”刊发略阳水泥厂职工反映的“厂方停缴‘三金’,职工深感不安”的问题,该厂领导闻悉后,高度重视,即刻召开领导班子会议研究解决,并于次日召开厂务会议向中层领导将此情况作了通报和说明,并向本报来函作了回复。
来函称,该厂是1993年最早响应国家号召参加养老统筹的企业之一。十年来,企业先后为全体职工足额及时缴纳了养老金、失业金、住房公积金、医疗保险金等费用,还连年为职工办理了人身保险。由于历史原因,该厂原地处县城东关,对城区构成了污染。1998年贷款实施了年产25万吨水泥的迁扩建工程。2002年迁扩建工程在横现河镇竣工投产后,该厂还了城区人民一片蓝天。但企业为此背负了债务,做出了巨大牺牲。由于部分建设资金不到位,企业不得已用生产流动资金垫付工程和设备款,导致资金较为紧张,加之新厂建成后各项费用增加,原燃材料涨价等因素,使资金较为困难。为促进正常生产和市场供应,企业不得已将去年以来8个月的养老金等暂缓上缴,并多次在会议上向职工作了说明,并非企业纯粹“停缴‘三金’”。这并未对职工退休、调离和生病住院构成太大影响。凡退休、调离和生病住院职工,厂里都积极为其办妥了各种手续。不存在调离时养老金断档一说;职工看病用钱时,尽管企业资金紧缺,但始终都是急人所难,为他们借支大笔资金,并在社保机构办理了相关手续,竭力支持其看病就医。
当前,该厂正在抓紧企业改制和外欠货款清收工作,待资金回笼后可望于6月份对所欠“三金”进行补缴。
最后,该厂还诚恳感谢本报的舆论监督,并借此机会向长期以来为企业和职工立言的本报致以崇高敬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