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召开的陕西省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会第四届第二次会员大会上,西北有色地矿集团及陕西黄金集团四方金矿共同荣获2024年度“优秀会员单位”称号。该项荣誉彰显了两集团在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责任担当,标志着在绿色低碳转型升级、厚植高质量发展生态底色上又迈出坚实一步。
坚决扛起生态文明建设政治责任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近年来,西北有色地矿集团、陕西黄金集团(以下简称两集团)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定实施“立足秦岭、跳出秦岭”战略举措,按照陕西省秦岭、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部署,严格落实生态保护红线,相继退出采矿、探矿权9宗;累计投入超过1.3亿元,对7个尾矿库开展提升改造,11个尾矿库完成闭库销号,以实际行动助力陕西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
两集团深入践行陕西有色金属集团环保“穿透式”管理,坚持“宁停产不污染”原则,建立“一企一业一台账”,对选冶、排尾、堆存、排污等重点环节实施日报送、月调度、季督导,先后开展12轮专项检查,124项环保问题隐患全部闭环整改,全年无环境影响事件和负面舆情发生。2024年,两集团系统组织环保主题宣讲和专题培训330余次,参与3万人次。
加快构建绿色低碳循环模式
以治污、降碳、协同增效为抓手,两集团通过打造绿数低碳产业体系赋能高质量发展。在地质勘查方面,711总队公司、712总队公司、713总队公司等应用模块化便携式钻机、无人机等绿色勘查装备,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最大限度减少了生态环境影响,获评省级绿色勘查示范项目10个。在矿业开发方面,铅锌集团铅硐山矿业公司、二里河矿业公司等矿山企业实施尾砂胶结充填技术,对资源绿色开发、降低尾矿库压力意义重大。铅硐山矿业公司与能源企业合作,创新实施庙沟尾矿库光伏发电项目,每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3198吨,实现绿电供应、尾矿库生态修复和矿山资源创效“三赢”。在加工制造方面,712总队工贸公司自主研发的矿山污水处理设备,已在10余家矿山推广应用,显著降低了污水处理成本。在新能源新材料方面,研究院公司发挥技术优势,加快推动尾矿资源综合回收利用和钒电池新能源技术攻关等一批绿色循环产业项目市场化进程。
广泛宣传美丽陕西建设工作成效
两集团坚持把弘扬生态文化、推动绿色发展放在突出位置,从环保理念宣传、清洁文明生产、绿色矿山建设等方面协同发力,以实际行动做生态文明建设的模范践行者和积极传播者。铅锌集团凤县分公司、二里河矿业公司、铅硐山矿业公司、华源矿业4家企业入选国家级绿色矿山名录,银母寺矿业公司、山阳纵横公司、四方金矿等5家矿山企业入选省级绿色矿山创建库(名录),其他矿山企业正按照陕西省绿色矿山建设要求加快升级晋位。
值得关注的是,西北有色地质矿业集团投资修建的中国秦岭地质矿产科技馆于2024年成功入选全省首批生态文明建设教育实践基地名单,致力于展示秦岭地区的地质勘查与生态保护成果。该馆还与中南大学、中国地质大学、西北大学等6所高校建立了校企共建基地,被授予“陕西省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基地”“陕西省科普教育基地”等7项荣誉称号。据不完全统计,自2023年开馆以来,已有来自政府、企业、高校等社会各界1万余人次观摩学习,成为陕西省普及地学知识、宣传秦岭生态保护的新名片。
生态向绿,产业焕新。下一步,两集团将持续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严格按照陕西有色金属集团生态环境问题治理升级三年行动规划部署要求,锚定提升绿色勘查与绿色矿山建设水平、增强产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能力、加大弘扬生态文明宣传力度三大目标,在压实环保责任、完善管理制度、推动技术工艺创新、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加强检查督导考核等方面精准发力,加快构建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协同共进的绿色发展全新格局,在美丽陕西建设中彰显国企责任与担当,积极贡献西北地矿、陕西黄金力量。(樊雯靖 刘丹)
责任编辑:柏志平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