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记者走进金堆城钼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钼集团”)钼炉料产品部,12层的2#多膛炉就是焙烧工王飞携手共进的“老伙计”。
早上7:00,王飞已经准时到岗,分秒不差,开始督查零点班人员交班,安排白班、4点班作业计划和安全生产注意事项等情况。
与多膛炉成“伙计”
“现在的工作就像打仗,每天7点到厂就意味着冲锋号已经吹响。”王飞开玩笑说。因为品位、产量、回收率指标、设备、安全这五大要素时刻牵动着他的神经,事关多膛炉安全的每一个细节他都要亲自确认,生产中的每一个安排他都要认真沟通。
2010年,钼炉料产品部钼焙烧产能升级,建设多膛炉生产线。王飞通过多项严格考试,脱颖而出,被选拔派往美国学习。为了尽快掌握多膛炉技术要领,他惜时如金、通宵达旦,不放过现场任何一个操作环节,同“大鼻子”师傅同吃同住,以诚相待,终于达到了让“钼火”运用自如的状态,洋专家不由自主地伸出大拇指:“王,你真OK!”
“伙计好,自己就好。”今年45岁的王飞已经在焙烧岗位上坚守了27年,与多膛炉结下了不解之缘。多膛炉近乎“苛刻”的要求,促使他抓紧每一天去学习多膛炉的前沿技术,迅速成为我国钼冶炼拔尖技术工人。这台多膛炉也因为王飞无微不至的“关怀体贴”,各项技术指标均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王飞有一双‘火眼金睛’,只要一看火焰颜色,便能判断出含硫量的高低。”金钼集团工会主席朱凌云说。
几十年如一日奋战在艰苦岗位,他爱岗敬业、踏实肯干,先后获得公司“先进个人”“钼都十佳杰出
青年”“青年岗位能手”“钼都工匠”等数十项荣誉称号,2019年被评为“陕西产业工匠人才”。
“喜欢破解‘疑难杂症’”
“多膛炉系统焙烧工艺研究在国内有很多空白,所以遇到的困难多,可我就是喜欢破解‘疑难杂症’。”王飞说。多年来,他凭借自己的操作技能优势,先后解决了生产中的多项技术难题。
2013年,公司要求必须消除炉料烧结过程中结块现象,这也是世界性技术难题,王飞潜心钻研,白天查原料、观火焰、测温度、验品位,晚上学习攻读多膛炉工艺知识,经过无数次摸索,首次在行业内成功实施“低温焙烧”先进操作法,天然气单耗降低了60%,6年来为公司累计节约1470万元。
2018年,外购钼精矿品位波动大、水油含量高、粒度不均匀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影响了氧化钼出厂,那时的王飞几乎是天天“抱着”多膛炉入睡,不断优化组合工艺参数,提出“一观二调三稳”操作诀窍,产品一次出炉合格率由原来的64.2%提高到95%,年增产1800吨,质量超出用户期望值。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作为一名优秀的老党员,王飞深知操作多膛炉的诀窍本领一定要传承给班组职工,特别是青工,才能让这位“老伙计”始终处于同行业一流水平。
3年来,王飞通过总结经验技术,编写《回转窑以及多膛炉焙烧操作技术规程》《多膛炉生产普通氧化钼收尾控制的研究》《多膛炉低温焙烧要领》等资料,已成为焙烧工必须学习的教材。他利用班前会、工作总结会和培训课等机会向大家讲授实操技术,现场帮助职工解决焙烧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王飞说。为更好地传承工匠精神,他提出了“王飞工匠工作室五传法”,即传品行、传习惯、传技艺、传安全、传绩效。目前,他已带出1名70后和4名90后徒弟,现已全部成长为多膛炉操作技术大拿。
□本报记者 牟影影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