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职工 > 一线风采
在陕钢集团汉钢公司炼钢厂生产一线,无论是酷暑难当的盛夏还是寒风刺骨的严冬,总有一群钢铁战士坚守在生产最前沿。他们与熊熊燃烧的炉火为伴,与钢花飞舞的钢水较量,以工匠精神雕琢每一个生产细节,用执着与热
原标题:陕西澄合山阳煤矿公司:履职尽责不言苦 敢于担当为矿山 黑黑的脸膛映衬出他憨厚朴实的性格,满是老茧的双手诉说着他煤矿的生活。从一名普通的采煤检测工到运输区检修班班长,他凭着对工作的执着
为助力乡村教育发展,巩固集团教育帮扶成果,将大型国企社会责任在乡村一线具体延伸,今年7月,西部机场集团开展“我为乡村孩子上堂课”公益活动,选派员工前往安康市宁陕县广货街镇五台村支教。
金色十月,秋意渐浓,潮湿的凉意替代了夏季的高温与燥热。但在生产一线,钢花飞溅如星火燎原,风机轰鸣似战鼓擂动,热浪翻涌、火热绵延,陕钢集团龙钢公司干部职工干劲不减,奋进的脚步一刻未停。他们用坚守与汗
通讯员 黄冰 2025年6月底,延长石油气田公司采气二厂青阳岔净化厂迎来一位新厂长。这位身材高大、步伐坚定的基层领导干部有些与众不同——他叫刘保军,是一位有着十多年军旅生涯的转业军人。如今,
通讯员 张辉 55岁的李国阳,是陕煤集团黄陵矿业的一名管道安装工。在井下从事管道铺设与维护工作已有20多年,他的双手磨出了厚厚的老茧,每一寸老茧都藏着这份工作的艰辛。 11月3日,笔者对话了升井后的李
本报全媒体记者 李旭东 王佑江在维修光纤熔接。 “王师傅的技术是杠杠的!”“我们的装维服务质量都是王师傅抓上去的。”“王师傅是个好教练,带出了很多好徒弟。”…
通讯员 杨浏 几个月来,在柠条塔矿业公司供排水系统现场,负责人李云通过规划南翼临时水仓过滤、北翼闲置设备改造、施工导水孔引流这“三步棋”,成功疏通了矿井的“生态水”循环系统,将
本报全媒体记者 董欣 在国家管网北京管道公司陕西输油气分公司榆林作业区,提起邬建国,大家都尊称他为“邬师傅”。四十余载扎根运维作业一线,他用一句最朴实的话,道出了心中那份执着与坚守:&ld
通讯员 毛雅莉 近日,2025年电力行业职业技能竞赛(水力发电运行值班员)决赛在四川省雅安市石棉县举办。华一珉凭借卓越的专业技能和不懈的奋斗精神,荣获本次竞赛“电力行业技术能手”称号,他所在的
本报全媒体记者 李旭东 10月21日7时许,李建文像往常一样,已经站在项目部门口。作为陕西沙河抽水蓄能电站项目总包部土建分部生产副经理,他紧了紧安全帽的带子,深吸一口清冽的空气,准备前往项目下库施工现
钢水的灼热与机械的轰鸣交织成奋斗的底色。在陕钢集团汉钢公司炼钢厂,有无数扎根一线的青年,他们从不同起点出发,在各自的岗位上深耕细作,有从炉前工成长为技术指导的“领路人”,有从“门外汉
通讯员 朱童 在陕建安装集团西安地铁15号线项目6标二分部的工地上,每天清晨你都会看到一个皮肤黝黑、瘦高个子的人,头戴安全帽、手里拿着一个小本边检查边记录。他就是项目安全总监孟晨亮,人送外号“孟
自长安大学硕士毕业后,姚晓霞便来到中国铁路西安局集团有限公司阎良工务段就职,每当有人问她来自哪里,这名山西姑娘总要提到壶口瀑布。入职不到一年时间,她便接连取得省级财会大赛二等奖、局级财会竞赛
在平均海拔几千米的高原,稀薄的空气是对生命的考验,更是对兵工科研人的淬炼。近日,北方电子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电子院”)某装备试验任务在高原无人区启动,一场与自然、与极限的较量悄然展开
通讯员 杨爽 牛超 吴保安(右)指导职工调整道岔压力。杨爽 摄 “吴师傅,我刚才把垫片掉到箱盒里了,拿你发明的这个磁吸式抓夹,一下子就给它捡出来了。”10月16日18时,正在新丰镇VI场参加集中修
本报全媒体记者 张代棣 “感谢恩人李师傅,帮我们找回了孩子。”近日,西安城投出租集团第一分公司(简称西汽第一分公司)二车队收到了一封手写感谢信,由此揭开了分公司二车队驾驶员李强的暖心事迹。
西安铁路公安处西安东站派出所范拴柱在列车上向沿途乘车老乡开展安全提醒。 在刚刚过去的国庆、中秋“双节”,57岁的铁警范拴柱在岗位上度过,即将迈入花甲之年的他早已习惯了这种忙碌的节奏
本报讯(通讯员 徐江江 薛文科)近日,从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三届职业技能大赛传来捷报,陕煤集团神木煤化工公司职工董渊渊代表陕西省参赛,在仪器仪表制造竞赛项目中历经3天激烈角逐,以总成绩全国第5名的优异表现摘
岁至暮秋,在这“风染枫叶红,露凝秋意浓”的时节,陕钢集团龙钢公司炼钢厂一面靠“严实作风”筑牢生产保障底线,一面激扬全员奋斗热情,让“天时挑战”转化为“攻坚动力&
通讯员 贺博胡晨伟在工地进行巡检。他是工地上行走的“安全屏障”,雷厉风行、遇事不怵,公司一声令下,再大的困难也要攻克;他心细如发、古道热肠,工地上大到设备隐患,小到工友冷暖,统统被他把控得稳
通讯员 郭亚男工作中的郭明石。在中铁宝桥南京公司机加工段,90后青年工人郭明石十余年来扎根道岔制造一线,以精湛技艺攻克多项技术难题,以极致追求守护产品质量,成为同事眼中名副其实的“道岔关节师”
本报全媒体记者 刘妍言董飞在为旅客出票。“姑娘,我去海拉尔,该怎么坐车?”10月11日,西安铁路局西安站售票窗口前,一位老人焦急地问道。电脑屏幕上显示“没有满足条件的车次”。值班员董飞
本报全媒体记者 刘妍言9月29日,记者见到曹操出行的网约车司机马卫彬时,他刚刚完成一次不寻常的接送。一位乘客的家人为她叫了车,乘客却因联系不上家人、找不到停车点而焦急万分。“您别着急,我尽量找不堵车
9月30日,尚敏在办公室为学生答疑解惑。 “今天在数学课上,你们班的学生听讲很专注”“昨天的英语作业完成得很不错,我在课上表扬他们了”……如今,代课老师几乎每天都会告
陕工网——陕西工人报 © 2018 sxworker.com. 地址:西安市莲湖路239号 联系电话:029-87342651 E-mail:sxworker@126.com
陕ICP备1700069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250004 陕公网安备61010402000820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陕工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 网站图文若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