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手机站 今天是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44649)
留言板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职工 > 新闻聚焦 走出精彩 活出自己
2025-01-09 11:05:45来源:陕工网—陕西工人报
分享到:
  字体:【

也许是“闲不住”,也许是不服输,请看西安退休职工男模团——
走出精彩 活出自己

成员练习模特步。

微风不燥,阳光正好,1月5日是个好天气。在西安市兴庆宫公园,十几位身穿大衣、脚蹬皮鞋、戴着墨镜的大爷伴随着动感十足的音乐霸气走秀。一曲毕,步伐停,人群中传出一片叫好声。

这些大爷来自西安男模艺术团(以下简称男模团),成立于2024年4月,团员来自各行各业,退休后的他们开启了模特事业“第二春”。不到一年时间,成员就从最初的3人扩展到38人。而随着男模团走秀的走红,申请加入的“帅气大爷”也越来越多。

退休职工组男模团“出圈”

男模团团长于溪明今年70岁,退休之前是煤炭系统的机电高级工程师。谈及组建男模团的原因,他坦言,自己只是抛砖引玉,希望更多老年人找到兴趣爱好,过上丰富且充实的退休生活。他将日常训练的视频发到网上后,陆续有成员加入,男模团这才逐渐成形。“步入老年并不意味着失去活力,恰恰相反,我们需要更精彩的生活、更广泛的社交。”于溪明说。

“我要拥抱高质量的老年生活。”10多年前从学校后勤岗位退休的李家盛,在老伴的建议下加入了男模团。“老伴说我个头高,身材板正,走起路来就是个帅。”他笑着说,开始走秀后,自己的生活质量提高了,孩子也跟着高兴。

走秀在王秦水心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他将三分之一的时间投入训练。“我干了一辈子刑警,早已习惯高密度、高强度的生活节奏,闲不住。”他认为男模团成员年纪相仿,彼此有共同语言,在这里找到了精神寄托,不再孤单。

男模团成立后,除了日常训练、走秀,还在抖音注册了账号,成员自拍自剪,共发布走秀视频60多条,其中21条播放量达到1万次以上,1条播放量达100万次以上。网友也纷纷点赞评论:“老年人自己的TFBOYS”“想把我爸也送过去”“有厚德载物、上善若水的气质”……

走秀促进形象和健康“双升”

男模团成员平均身高178厘米,平均年龄65岁。大部分人虽已头发花白,但身姿挺拔、气质儒雅,精神面貌丝毫不输年轻人。

张宝平是轻工业系统退休职工,在参与修建青藏公路时不慎伤了腰,后来又患上了严重的腰肌劳损。他表示,和其他运动方式相比,走模特步的活动量不算大。令人惊喜的是,开始走秀后,腰疼得到了很大缓解。现在的他,除了在会演中挑大梁外,还肩负着培训新人的担子。“我在做有意义的事,这很有成就感!”他没想到,退休后会因为生活方式改变而更加自信。

事实上,大部分成员之前在穿衣上并不讲究,更别谈时尚。参加走秀后,大家都开始注重形象。

张北平的包里装着大衣、中山装、西装和马甲。用他的话说,这些衣服过去一般只在正式场合穿,并不日常。但现在,他开始接受这些提气质的衣服。男模团对体重有要求,为了保持形体,他平日里也非常注重饮食。

除了饮食控制、戒烟戒酒,有些成员还慢跑、举铁,努力打造肌肉线条,就是为了走模特步时更稳、更“飒”。

从“随便玩玩”到走向专业

于溪明组建男模团的初衷是把老年人聚在一起,当个兴趣爱好“随便玩玩”。然而迈入这一行后才发现,要成为一名男模并不容易,也许是“闲不住”,也许是不服输,成员们肯吃苦,什么也不能阻止他们实现“模特梦”。

舞台上,他们迈着自信的步伐,走路都带着风。舞台下,观众呐喊助威,一片欢呼。

于溪明热爱T台,2019年就考取了模特培训师证书。在他的影响下,张宝平也于去年考取了高级模特培训师资格证。对他们这个年龄段的人来说,通过资格考试的难度更大,但张宝平还是努力学习、积极备考。“这样才能了解行业规范,给大家提供专业指导。”他说。

师傅努力,徒弟争气。男模团的训练频率是每周两到三次,每次三到四个小时,遇到会演,训练强度则更大,但大家都能准时到位。很多人在家会对着镜子反复练习,每天靠墙站半小时,时刻提醒自己抬头挺胸。“不努力就上不了T台,参加不了演出,我还想站C位呢。”李家盛说。

最近,于溪明碰上两件“头疼”事儿:一是收到的走秀邀请函太多,二是申请加入的人太多。对此,他说:“我会处理好这些,但最要紧的还是带大家走上更大的舞台,让每个人走出精彩,活出自己。”

人生这段旅程,男模团成员选择了“酷炫”的活法。经过岁月积淀,他们身上的生命力变得更为厚实而自信。

采访手记

莫道桑榆晚

你想象中的老年生活是什么样的?洗衣做饭两头忙,养大子女带孙辈?抑或在空空的房间过着寂静孤独的日子?男模团的这群退休职工却向我们展示了一种新潮、时尚的生活方式。

人口老龄化是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2024年10月11日,民政部、全国老龄办发布《2023年度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公报》。公报显示,截至2023年末,全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9697万人,占总人口的21.1%。在老龄化社会背景下,我们要看到,不管是前段时间刮起爆火之风的老年夜校,还是如模特队等各种老年社团,都是对“非常态”养老生活的一种积极尝试。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年龄并不是评判“老”的唯一标准。看看他们,依然有老骥伏枥、老当益壮的健康心态和进取精神;看看他们,与年轻人同台竞技时的不服输精神,用优雅与自信重塑老年生活;看着他们,似乎衰老也不再是一件可怕的事。(文/图  本报全媒体记者  张代棣)




责任编辑:白子璐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新闻推荐

陕工网——陕西工人报 © 2018 sxworker.com. 地址:西安市莲湖路239号 联系电话:029-87344649 E-mail:sxworker@126.com

陕ICP备17000697号陕公网安备61010402000820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陕工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 网站图文若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